40组家庭打卡碧玉湖公园,东莞户外研学科普解锁新玩法

“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湿地模型,真开心!”11月22日,“守护绿水青山 共建绿美东莞”青少年生态科普--户外研学实践活动在水濂山碧玉湖公园举办。40组亲子家庭超90人走进生态修复示范点,通过实地探秘、手工创作为绿美东莞生态建设添砖加瓦。

水濂山碧玉湖公园作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曾经的 “老石场”变成碧绿的湖泊,退化后的林地如今草木葱茏,受损土壤上长出了鲜嫩绿植,为活动提供了优质的自然研学实践场景。活动邀请环保专家阮少壮担任科普导师,围绕生态保护核心知识与环境修复技术开展系统讲解,为参与家庭搭建专业的学习、交流、实践平台。

阮少壮以实地场景为核心切入点,带领40组家庭沿水濂山碧玉湖公园湿地步道有序前行,开启 “边走边学” 的探秘模式。当讲到公园的“前世今生”—— 从废弃矿坑通过生物修复、生态工程技术,变身如今的 “东莞版赛里木湖” 时,孩子们纷纷发出惊叹,家长们也忍不住拿起手机记录:“原来生态修复这么神奇,这才是真正的‘点石成金’!”

阮少壮还结合东莞林业生态建设成果,讲解植被恢复背后的科学原理,让“生态保护人人有责”的理念植入亲子心中,帮助青少年构建系统化、科学化的生态认知框架,树立生态保护人人有责的理念。

如果说实地研学是 “看生态”,那手工实践环节就是 “造生态”。在公园的开阔草坪上,40 组亲子家庭成排围坐,围绕 “湿地生态保护与环境修复” 主题,开启一场创意满满的模型制作大赛。家长与孩子结合前期研学所学知识与对湿地生态的个性化理解,从地形搭建、植被布置到水文模拟,逐步完善模型的细节设计。

阮少壮针对模型设计中涉及的生态平衡维系、污染物净化路径等关键问题进行专业解答,引导青少年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部分家庭在模型创作中创新性加入“生态监测点”“污染物处理区”等特色元素,生动展现出对湿地保护的深度思考与创新探索。

本次青少年户外生态研学实践活动是“守护绿水青山 共建绿美东莞” 青少年生态科普活动的组成部分,旨在推动生态教育与中小学素质教育深度融合,吸引更多青少年参与到绿美东莞生态建设中。通过持续深化的研学实践,不仅帮助青少年实现从“被动知晓”到“主动学习”的认知转变,更激发青少年对生态领域的探索兴趣与研究热情,为东莞未来生态建设、环境治理、绿美东莞生态建设储备具备专业素养的后备人才与社会基础。

南方+记者 唐卓

【作者】 唐卓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4

标签:旅游   东莞   碧玉   解锁   户外   公园   家庭   生态   青少年   湿地   少壮   模型   绿水青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