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河曲大地的风物长卷




我是土生土长的河曲人,退休之后,总想着要为这片滋养我的土地做点什么。山西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河曲段,便是我最想捧给世人的家乡名片。这段公路起于西口镇船湾村,止于楼子营镇娘娘滩,22.9公里的二级公路上,主体、慢行、服务、景观、信息五大系统错落交织,像一条彩绸,把黄河岸边的风情一一串起。

2025年7月27日清晨,我揣上干粮、备足清水,骑上电动车,带着满心期待奔向公路起点。船湾村的风里,早飘着黄河特有的湿润气息。这里的慢行系统与主线并肩延展,而贴近河岸的慢行步道,才是藏着最多惊喜的秘境。踏上步道时,对岸山头的烽火台在晨光里若隐若现,恍惚间竟像是古战场的烽燧,让人想起那些湮没在河风中的金戈铁马。脚下的河面开阔如镜,水流轻缓得像在哼着古老的歌谣,岸边水草丰茂。一群山羊正低头啃食嫩草,偶有几声咩叫混着柳树上的鸟鸣,给平静的河岸添了几分生动的韵律。


骑行千米后,拐上主线,唐家会景区便撞入眼帘。这个黄河畔的村落,像被母亲的臂弯轻轻环住,对岸就是陕西府谷县与内蒙古准格尔旗,一河之隔牵起三省风情。村里的党建广场上,抗美援朝英雄李飞的事迹被刻在石碑上,也刻在村民的心里。微风拂过广场上的红旗,仿佛还能听见英雄当年的呐喊。广场旁的游乐场里,50多种游乐设施让每个角落都飘着银铃般的笑声。更妙的是那些采摘园,草莓红得透亮,羊角蜜甜得沾手,油桃咬下去脆生生的,伸手摘一颗挂在枝头的西红柿,汁水溅在舌尖,满是夏天的味道。






再沿主线前行两公里,李飞国防教育基地便在路边静静矗立。这里的训练场、展览馆样样齐全,走进去仿佛能听见当年的军号声,让人想起那些为家国热血沸腾的岁月。途经黄河湿地公园时,水草在浅滩上画出绿色的涟漪,几只水鸟掠过水面,惊起一圈圈细碎的波光,搅碎了水中的云影。

不多时便到了铁果木村。这个枕着黄河的村落,晨雾里总飘着炊烟的味道。村边的黄河水利水文监测站像个沉默的哨兵,日夜记录着河水的涨落、流速的缓急,那些跳动的数字里,藏着黄河与两岸人家的千年约定。站在这里望着奔流的黄河,忽然明白,这条河不仅流淌着水,更流淌着河曲人世代的牵挂与眷恋——就像岸边的老槐树,根深深扎在土里,枝叶却总朝着河水的方向生长。


沿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向北进入南园村,对岸,三晋黄河大桥的建设正酣,机器轰鸣穿透晨雾,预示着“隔河千里远”的旧景将成过往,天堑变通途的画卷正徐徐铺展。驻足南园景观台,目光越过奔涌的黄河,能望见对岸桥梁如巨人般拔地而起。观景台旁,黄河母亲雕像静静伫立,与不远处的明长城遗址遥相呼应——这里,正是黄河与长城并行的独特地标,一柔一刚,勾勒出山河相依的壮阔。


从景观台转入临隩大道,8.2公里长的道路如绸带缠绕在黄河岸边,33米宽的路面上,红灯架、白灯杆与绿树相映成趣,脚下是平整的柏油马路,耳畔是清澈河水拍岸的絮语,间或有鸟鸣清脆入耳,凉风带着水汽拂过脸颊,暑气顿消,只剩满心惬意。沿途经过南园生态示范园,推门而入竟恍若闯入热带秘境——北方少见的棕榈、芭蕉等植物舒展着枝叶,门前池塘里,荷花刚绽出粉嫩的花苞,蜻蜓点水而过,漾起圈圈涟漪。





拐过一道弯,鸣三省景区便在眼前铺陈开来。这片黄河岸滩藏着独有的惊喜:细绵如絮的黄沙土漫过脚背,赤脚踩上去像陷进云朵里,软得让人想轻轻跺脚;再往浅水区走几步,沁凉的河水便漫过脚踝,带着黄河特有的清冽从脚底往上爬,瞬间驱散了暑气。抬头是环抱的青山,身边是绕岸的绿水,浓绿的树荫筛下斑驳光影,恍惚间竟分不清是身处塞北的黄河岸,还是误入了温润的江南水乡,又或是站在某片宁静的北方海岸边——这“鸡鸣闻三省”的地界,偏把南北风物揉成了独一份的惬意。




一路行来,很快便到了西口古渡景区。西口古渡本名水西门渡口,是清代北方人口大迁徙走西口的发源地,周围有护城楼,仿古牌楼,禹王殿,古戏台和单杠、双杠、云梯等健身设施。观河台边,常有游人凭栏远眺,遥想当年“走西口”的身影,仿佛还能听见先辈们挑着行囊远去的脚步声。若逢农历七月十五,西口古渡的河灯会更是不容错过。作为河曲“三宝”之一(另两宝为河曲民歌、二人台,均为国家级非遗),365盏河灯从禹王殿出发,顺着黄河水流淌而下,与岸边的焰火、戏台上的二人台唱腔交织,映得河面如星河般璀璨——那是河曲人对风调雨顺的祈愿,也是黄河文化在新时代的生动延续。



信步来到紧邻的临隩公园景区,多功能影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等建筑错落分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展览河曲馆就藏在其中,用VR技术重现着黄河生态变迁的故事。园内的临隩楼巍峨挺拔,已是河曲新地标,登楼远眺,黄河如带。






紧邻公园的黄河湿地公园,沿黄河而建,贯穿河曲段黄河旅游公路,占地623.87公顷,76%的面积被水草覆盖,每年都有迁徙的候鸟在此歇脚,成了调节气候、守护生物多样性的天然宝库。这里还是众多鸟类的家园,分布着110余种鸟类,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3种,二级重点保护鸟类11种。每逢鸟类迁徙的季节,这里便成了鸟类的天堂,各种珍稀鸟类在此停歇、觅食、嬉戏,为湿地公园增添了无限生机与活力。得益于今年充沛的降雨,公园里的植物生长茂盛,漫步在树影斑驳的路上,周围树林里传来阵阵清脆的鸟鸣,那声音宛如灵动的音符,编织出一曲自然的乐章,令人心旷神怡。这座湿地公园,宛如镶嵌在河曲县的一颗璀璨明珠,有着令人赞叹的美丽与丰富的生态资源。


不经意间便走到了临隩大道的尽头。主路和慢行路沿黄河并行,如彩带般吸引我去探寻。驱车驶入犹如铺上红地毯般的环氧树脂亮红色慢行道,一边参天的柳树和杨树林,一边是绿化带景观防护栏,整齐划一的太阳能路灯像列队的卫兵,仿佛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令人心生暖意。 很快进入楼子营镇地界,焦尾村观景台设有存车厂、卫生间和服务处。仿船帆设置的防雨遮阳敞开式服务处里,我喝水吃干粮补充能量,稍作休息。来此休息观景的人还真不少!清晨出发,一路风景让人目不暇接,竟不觉困倦,此时已到中午两点,伏天的热浪袭来,困顿渐生,停留了一小时后,一天骑车巡游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的计划催我起身。晋蒙黄河大桥近在咫尺,望见“保护黄河,保护中华民族的血脉”的标识,忽然顿悟景区那句“河清盛世,曲著华章”的深意——句首两字连成“河曲”,保护母亲河便是延续民族血脉。是新中国让“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挑苦菜”成为历史,是共产党让河曲脱掉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是当今盛世让黄河安澜,让河曲民歌和二人台这两项国家级非遗唱响全国、走向世界,谱写着新时代的华章。原来这里是直通黄河的回水湾,既是垂钓爱好者的乐园,也是观赏黄河美景、拍摄晋蒙黄河大桥的最佳之地。








过了桥便入了河湾村,山顶的罗圈堡和黄河之中的娘娘滩风景尽收眼底。迫不及待驶入娘娘滩渡口,乘船很快登上这千里黄河唯一有人居住的岛屿,一探究竟!置身其中,环岛小路绿树成荫;远眺黄河,平缓如画,赏心悦目;偶尔站在高处,能看见滩上农田里黄瓜的盈盈新绿。岛上有建于唐太宗时期的娘娘庙,砖石结构,规模虽小但气势不凡,祠内供奉薄太后,香火旺盛,还有圣母祠堂废墟及古朴农家小院。传说西汉初年,汉文帝刘恒和母亲薄姬遭吕后诬陷,曾避难于此,刘恒登基后将此岛分封给保护他们的李氏兄弟,千百年来,“娘娘滩,太子滩,水长它长两只船”的民谣流传至今。






不觉已到下午六点半,到了最后一趟乘船返程的时刻,带着满心的充实与不舍踏上归途。这22.9公里的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串起的不只是船湾村到娘娘滩的距离,更是河曲大地上的万千风物——从晨雾中的炊烟到工地上的轰鸣,从古老的渡口到新生的地标,从飞鸟掠过的湿地到香火缭绕的古刹,每一帧都是这片土地的鲜活注脚,每一程都是河曲大地写给世界的风物长卷。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1

标签:旅游   河曲   黄河   长卷   风物   大地   公路   鸟类   景区   娘娘   湿地   岸边   公园   对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