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上海人,去了一趟临沂,不吹不黑:临沂人是真重情重义!

“姑娘,你鞋带散了!”

蹲在临沂夜市摊前啃煎饼的我,一抬头,摊主大姐已经绕过灶台蹲下来帮我系鞋带了。我愣在原地,手里还捏着半截煎饼,心里翻江倒海——这年头,连亲妈都没给我系过鞋带!

这魔幻的一幕,发生在我来临沂的第二天。作为一个见惯了都市冷漠的上海姑娘,我原本以为这趟山东之行不过是“换个地方拍照打卡”,没想到临沂人用一箩筐猝不及防的温暖,把我的偏见烧成了灰。

一、夜市里的“霸道总裁”:煎饼摊主和她的江湖义气

那晚在沂州路夜市,我见识了什么叫“山东式宠客”。点了个五块钱的杂粮煎饼,大姐硬是塞给我两勺自家腌的辣酱、三片卤豆干,末了还抓了把瓜子:“上海来的?尝尝俺们沂蒙山的味道!”

更绝的是隔壁卖糁汤的大叔。看我端着煎饼找座位,他直接拎起塑料凳跨过三个摊位:“坐这儿!喝完汤再给你续!”后来才知道,这条街的摊主都是十几年的老邻居,谁家客人没地儿坐,整条街的凳子随便搬。

这让我想起2021年大雪天,三位临沂小伙用24块石头逼停47吨失控货车的壮举。就像摊主大姐说的:“在俺们这儿,遇着事不搭把手,夜里睡觉都不踏实!”

二、民宿惊魂夜:七旬大爷的“硬核守护”

住在马头崖村民宿时,我闹了个大乌龙。半夜听见院门“吱呀”响,抄起扫把战战兢兢开门——结果撞见房东刘大爷在门口跺脚。原来他听说最近有野狗窜村,特意来守夜。

老人家的理由很“临沂”:“你爹妈不在跟前,俺就得当这个‘临时爹’!”后来翻才知道,这村刚刚出过英雄:村民刘传贵冲进火场背出智障老人,后背烧出巴掌大的窟窿都没喊疼。

这样的故事在临沂不是偶然。数据显示,近三年全市涌现524名见义勇为者,光是捐给英雄家庭的基金就超5200万。难怪出租车师傅老张说:“在临沂,你喊一嗓子‘救命’,能冲出来一个加强连!”

三、菜市场:三块钱买的人生课

在河东区菜市场,我被芹菜摊大娘“教育”了。挑菜时随口夸了句“水灵”,她立刻掰掉菜叶要塞给我:“这些老的喂鸡,嫩的给你!”我坚持多付三块钱,她急得直摆手:“闺女,情分比钱金贵!”

这话让我想起当地企业家的“暗号暖心套餐”。就像杨金成在青岛开的猪肘饭馆,说句“来份单人套餐”就能免单。这种刻在骨子里的共情力,或许就是沂蒙精神的现代注脚。

四、高铁站:保安大叔的“超纲服务

返程那天,临沂北站的保安大叔给我上了一课。看我拎着两大箱踉踉跄跄,他边帮我抬行李边唠叨:“早说啊!俺找个三轮送你到进站口!”

等我过了安检回头,发现他正帮农民工兄弟捆扎散架的编织袋。那个弯着腰系绳结的背影,突然和新闻里掀瓦救火的英雄、暴雨中捐菜的小伙重叠在一起——原来所谓“有情有义”,不在惊天动地,而在细水长流。

这趟临沂行,彻底治好了我的“都市病”。在这里,情义是夜市摊主多送的一勺辣酱,是七旬老汉深夜守门的身影,是三块钱买不到的真心。

两千多年前,孔子说“君子喻于义”;今天的临沂人用行动证明:仁义不在竹简上,而在系鞋带的手掌、掀瓦片的脊梁、装煎饼的塑料袋里。这种流淌在柴米油盐中的江湖气,或许才是中国人最浪漫的基因。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30

标签:临沂   真重   辣酱   摊主   煎饼   鞋带   山东   块钱   夜市   上海人   大叔   大姐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