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绵高速全线限速80公里/小时引热议,高速限速通常怎么决定?​

9月29日,连接九寨沟与绵阳的九绵高速公路正式通车,但全线80公里/小时的限速标准引发网友热议。不少网友认为,这一限速偏低,容易导致驾驶员疲劳和交通拥堵,希望后期进行优化。高速的限速通常由什么因素决定?这段限速还有多大的提升空间?

九绵高速限速八十,不是哪个人今天拍脑袋,而是十几年前立项那天就开始算,一直算到通车。

算的是山、水、桥、隧、冰、雪、车、人,一笔一笔,最后落在“80”这个数上。

九寨沟到绵阳,直线距离不到两百公里,可公路要爬三座山、跨两条深谷,海拔从五六百米抬到两千多,再落回五六百。

国家标准把坡度分成1%、2%、3%、5%几档,超过3%就算陡坡,超过5%算极限。

九绵有将近四十公里纵坡在5%上下,其中连续下坡五公里以上的段落一共五段,最长一段九公里。

货车重载下坡,刹车片温度能升到三百摄氏度,再升就烧片、失灵,必须靠淋水降温。

可冬天淋水结冰,后面的小车又遭殃。

设计人员算来算去,想把纵坡压回3%,就得再凿十一条隧道、多架八座桥,投资多出九十亿元,环保一票又给否了,只能保留5%的坡。

坡陡,速度自然要降,这是物理,不是意志。

244公里,桥隧加起来195公里,占80%。

四川其他山区高速桥隧比普遍在50%左右,九绵直接拉到全国最高一档。

隧道一长,问题就多的堆不下:视线黑、空间窄、尾气浓、噪音大、救援难。

国家标准《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21)写得清楚:单洞双向隧道,设计速度100公里时,最小净宽10.25米;如果降到80,净宽9.75米就能满足。

九绵沿线隧道大部分按10.25米挖,可有一段穿过大熊猫栖息地,环保要求“零新增占地”,只能把隧道内轮廓压缩到9.75米,于是速度锁死80,再快就违反国标。

再说通风:100公里时速需要的通风量是80公里的1.3倍,原有竖井、风机都是按80设计,硬提100,风机得再加一排,供电、噪音、运营费全得翻倍,一套算完,还是80最划算。

干燥沥青路面,小车100公里时速到完全停下,平均距离65米;80公里只要42米,少了23米。

可别小看这二十来米,隧道里两条车道宽才9.75米,一旦追尾,后面车队根本无处避让。

有人抬杠:“我车好,能刹住。”可前面还有货车。

货车重载,100公里刹停要120米以上,80公里大约80米。

隧道里小车夹在大车中间,想快也快不起来,国标干脆统一降到80,给所有人留条活路。

此外,川北山区,每年11月到次年3月,路面温度低于零度的天数平均98天,最冷一月能达到零下15度。

实验数据显示,沥青路面干燥时摩擦系数0.7,薄雪降到0.4,薄冰直接掉到0.25,刹车距离翻三倍。

日本道路公团统计,同样路段,限速100时冬季事故率是80的2.6倍。

九绵沿线设置十套气象站,实测雪天车速超过85公里,侧滑概率呈指数上涨,于是把80作为“雪天控制上限”,晴天也一并执行,省得司机一进隧道忘了外头结冰。

最后是车流量。

九绵设计中期(2030年)日均车流1.8万辆,现在实际1.1万辆,属于“低流量高速”。

低流量最容易麻痹,车速离散度大,小车想飞,货车想爬,速度差一大,追尾就多。

美国FHA(联邦公路局)研究:当限速与车流实际平均车速相差超过15公里,事故率就会明显上升。

九绵实测,小客车自由流状态下平均时速92公里,货车72公里,如果限速拉到100,小车会跑到115,速度差43公里;限在80,小车跑90左右,差距18公里,仍在安全区间。

这就是“低流量也守80”的另一个依据。

法律层面,《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九条:限速标志设置必须“根据道路条件、交通流量、交通事故情况综合评估”。

2019年交通部下发《公路限速标志设计规范》,要求“设计速度、运行速度、法定速度”三者取低值。

九绵设计速度80,沿线运行速度测算82,法定最高120,取低,只能写80。

要想改,不是交警一家说了算,得把设计速度先提上去,也就是前面说的——加宽、降坡、增隧道、加风机,一条改动就牵出几十个亿,省里、部委、环保层层过会,没三五年完不成。

成本账上,九绵总投资297亿元,平均每公里1.22亿元,已是四川山区高速最贵一档。

若把全线80提到100,需新增隧道、桥梁、通风竖井、互通改造,造价估算少说xx亿元,每公里成本嗷嗷滴涨。

这还不算环保补偿:穿过大熊猫国家公园,每占用1公顷林地,需按国家标准缴纳植被恢复费、生态补偿金合计55万元,额外占地80公顷,又是4400万元。

花钱多不说,工期还得再拖三年,社会资金年化收益率立刻从5.2%掉到3.8%,银行不干,股东也不干。

从国外参照看,日本名神高速,2003年把部分路段100提到120,第一年死亡事故增加20%,三年后才靠加宽应急车道、增设防撞垫、强制安装VSC(车身稳定系统)把事故压回原来水平。

德国巴伐利亚州A8高速,山区段限100,曾讨论提到120,环评被驳回,原因就是“隧道风机、噪声、冬季积雪”三项不达标。

说到底,80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它像一条安全底线,把最坏的天气、最重的货车、最新的新手、最陡的坡、最长的隧道全考虑进去,算出一个“大家都能活着回家”的数字。

将来监测设备更密、救援力量更强、司机习惯更好、环保空间更大,一段一段往上涨,涨到90、100,甚至110,都有可能。

但前提基本上都是:安全冗余先攒够,预算也别超过分了,再来谈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6

标签:旅游   全线   小时   隧道   速度   小车   货车   风机   平均   山区   沿线   时速   绵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