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汗塔拉城中草原,骑行爱好者们穿行其间。记者 李强 摄
秋日里的一场大雨,让包头迅速切换到冷峭的深秋。很多人穿着冬衣,在城市的网红打卡景点流连忘返。
今年,包头市不仅收获大量游客青睐,还多次受到央视新闻、新华网、央广网、中国日报网、人民网视频、央视影音、人民网等中央级媒体的关注。包头呈现出的热度也绝非偶然,而是长久积淀的结果,在外地来包游客的点赞中,这座城市的含金量越来越高。
试乘坦克是包头游的独特体验 记者 岳宇乐 摄
高分“期中答卷”
“来包头,看美景、品美食、看赛事,体验民俗和城市文化。特别是走进城市景观,最大的感受就是看不完、拍不完。”从南海菊花展到黄河天下第一村的黄河飞渡,再到包棉1958里的生活体验、兵器城里领略国防硬核魅力、东达山艺术区享受艺术滋养、马鞍岭欣赏天然油画、固阳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赴一场长城脚下的明月之约……来自湖南长沙的游客孙潇潇在国庆长假最后一天离开时道出了自己的感受。她说,之前一直听说包头是一座钢铁之城,有钢铁,有城中草原,来了之后才发现,这里的历史和人文特别厚重,包头将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工业文明、城市风貌与现代旅游业高效融合,打造出一个个独特的文旅IP,这些个性鲜明的文旅IP又串联起包头的大IP,让游客收获了层层惊喜。
马鞍岭秋色渐浓 记者 祝家乐 摄
为了让景区留住游客,相关部门使出了浑身解数。包头市青山区文体旅游广电局副局长刘瑞军告诉记者,“‘双节’的火爆是包头向全社会交出的‘期中答卷’,十个月来,包头在丰富城市生活和吸引外来游客上一直没有懈怠,每场活动都让游客有‘尝鲜’的感觉。以青山区为例,我们聚焦‘1+N’文旅发展路径,以东达山艺术区为核心主会场,联动全域多个点位形成发展矩阵,串联乡村、商圈、景区、公共文化阵地四大场景,打造传统与现代交织、城市与乡村共振的假日体验。据统计,假日期间全区累计接待游客超65万人次,文体旅带动消费超1.2亿元,用丰富多元的供给与热情周到的服务,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假日文旅答卷。”
奥林匹克体育公园的秋意 记者 祝家乐 摄
秋日的“一把火”
这份有着诸多惊喜的答卷,用亮眼的数据让人心服口服。记者从内蒙古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包头分公司包头收费站了解到,2025年国庆、中秋期间,包头收费站10月1日至8日,累计减免七座及以下小型客车18.35万台次,节日期间,日车流量达到2.2万台次。10月1日至10月8日,包头火车站共发送旅客34.74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4.34万人次,10月1日高峰日发送旅客59834人次。“双节”假期,包头东河国际机场共保障运输航班起降382架次,迎送旅客4.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95.4吨,日均旅客吞吐量稳定在5500人次以上,10月2日迎来客流高峰,单日旅客量突破6290人次。
数据背后是城市打卡点的火热,在北方兵器城停车场,记者看到贵、皖、桂、粤、鄂、津、冀等外地牌照的车辆密度远超其他节日。北方兵器城内,来自安徽阜阳的一家六口一会儿与大炮合照,一会儿拍摄坦克视频。游客钱先生告诉记者,包头是他们一家来内蒙古的第二站,本来决定在包头玩两天,没想到仅北方兵器城和赛汗塔拉城中草原就花去了一天时间。“来包头前我们做了攻略,秦长城、天下黄河第一村、包棉1958、包头金街、马鞍岭、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东达山都是计划内的景点,为此我们改了行程,要在包头多待两天。”钱先生说。
刘瑞军告诉记者,“双节”期间,包棉1958历史文化街区累计接待游客近3万人次,销售额达23.7万元;北方兵器城以“国防教育+沉浸式体验”模式,10月1日至8日累计接待游客2.9万余人,营业收入64万元,同比增长15%;奥林匹克公园聚焦“运动+休闲”,推出亲子骑行、草坪露营等活动,累计接待游客5.7万余人,营业收入15.5万元,同比增长4%。
近日,美丽的秋景加上“到内蒙古捡土豆”的热度,让包头旅游有着强劲后劲。到阿尔丁植物园拍摄彩色包头,到城中草原与芦苇荡亲密接触,到周边农田里刨土豆、捡南瓜,甚至还有向日葵和黄芪,捡秋叠加浓郁的秋色,还将燃起深秋里的一把火。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策划:张建芳;记者:赵永峰)
更新时间:2025-10-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