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寺记:晨钟暮鼓里的烟火与心香
阳台上几盆花起来了苞蕊,都是些香花,有栀子花,茉莉花。我握着施肥壶站在晨光里,看叶片上的水珠滚成碎钻,忽想起今日是2025年的农历四月十五——该去碧水寺了。
寺门依旧,龟山静默如屏,涪江在东边泛着碎银般的光。拾级而上时,山泉水未晞的青石板沁着凉意,大雄宝殿的飞檐挑起半角天色,檐上泥石小像在山河风里安定,恍若守护千年光阴。
拜过大雄宝殿,顺石梯上入天王殿。檐角蛛网上悬着的雨珠忽尔坠落,在蒲团前溅起细小的水雾。香火气里混着木梁的陈香,恍惚看见年少时随母亲来此的自己,总爱盯着殿角彩绘里的飞天,看她们衣袂间藏着多少未说的故事。
出殿往北,是条少有人迹的林荫道。高大的树木斜倚涪江,枝叶交叠成碧色穹顶,阳光正在漏下,碎金般铺在凝碧亭的瓦当上。这座四米见方的木石亭,檐角已生了苔痕,石栏上的雕花被岁月磨得温润,唯有亭西那块石碑上的“凝碧”二个大字,还带着新皂化工厂捐建时的墨色。
再往北,青石板梯如绸带垂落,尽头墙壁外立着尊佛像,苔痕顺着袈裟纹路攀爬,倒像是时光亲手为他织就的袈裟。“凌云阁”的铭牌被风雨磨得模糊,绵阳中药材公司的落款却清晰如昨,跨门而入时,财神菩萨掌心的银元宝泛着幽光,不知接住了多少凡人的祈愿。
二楼的三圣菩萨静穆端严,衣褶间似有慈光流转。
下到一楼,三尊石刻托塔李天王巍然伫立,石壁上的摩崖石刻虽历经千年,刀痕间仍藏着盛唐的风烟——四十多年前从青义镇出土时,它们是否也带着涪江的涛声?
涪江边的露天坝上,龙王菩萨坐像金身映着波光,半米高的石围挡里蓄着一点清水,恍惚还能听见母亲说“早年可在此放生”的声音。如今通道已堵,唯有江风卷着浪花,一遍遍地擦拭着菩萨足畔的青苔。
返程时,又进入观音大殿, 唐代圆雕可移动立式观音菩萨像南侧的功德墙上,名字密密麻麻,像撒在时光长河里的星子。2005年的冬至到2006年的盛夏,多少香客用香火钱织就了碧水寺观音的神罩?指尖抚过刻痕,忽然想起昨夜辗转难眠时,瞥见儿子房里亮着的游戏屏幕——为人母的忧思,大抵也是需要向菩萨诉说的心事。
晨光在供桌前凝成细烟,那些一同拜佛的老面孔,正围着功德墙细数 familiar names,恍若在光阴里打捞旧年的故事。
走出寺门时,涪江风掀起衣摆,忽然觉得身上的疲惫轻了些——或许菩萨未必在金身里,而是在每一次诚心叩首时,接住了凡人心里的尘埃。
回到家时,儿子房里仍静悄悄的。阳台上的花喝饱了水,叶片舒展如合十的手掌。我忽然想起碧水寺那方功德墙,原来世间所有的愿力,无论求福还是解忧,最终都成了凡人互相照见的光。就像此刻,我轻轻掩上儿子房门时,床边高大龙须草正将影子投在他床头,像极了菩萨垂落的衣褶。
更新时间:2025-05-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