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人体蜈蚣"雕塑引众怒:艺术自由的边界在哪?

最近丽江"荒野之国"景区算是彻底火了,但这火法可不是啥光彩事——园内那座"人体蜈蚣"雕塑把不少游客给整懵了,争议闹得沸沸扬扬,最后景区不得不道歉整改。这事儿表面看是个雕塑引发的不快,实则藏着个大问题:艺术自由到底该怎么拿捏?

先给不明所以的朋友捋捋来龙去脉。10月11号有网友发视频,说这景区里的雕塑不对劲。镜头里那"人体蜈蚣",说是以二手玫瑰乐队主唱梁龙为原型做的,结果整成人首虫身的模样,一连串手足耷拉着,头上还翘俩角,咋看咋诡异。不光这个,还有"三面女孩"之类的造型,不少人看完直呼"生理不适",好好的景区逛出了惊悚片既视感。

消息一出网上立马分成两派。支持的人说"艺术就得多元",觉得抽象创作不该被指指点点,这是创作者的自由。但反对的声音更强烈,有人直接点破:"艺术也得讲底线,不能光追求猎奇就触碰文化敏感神经"。说实话,涛哥特能理解这种反感——景区是面向大众的公共场所,男女老少啥人都有,总不能让家长带着孩子逛的时候还得遮眼睛吧?

有意思的是,这雕塑刚做好时就有人说"太抽象",但景区当时没当回事,直到舆论发酵才慌忙应对。10月13号景区发了声明,又是道歉又是说要拆除整改,还承诺以后创作多听意见。这波操作看着积极,但总让人觉得有点亡羊补牢的意思——早干嘛去了?

其实这类争议不是头一回了。前两年也有景区搞过奇怪雕塑,最后都因为争议下架。关键问题就在这儿:艺术创作不能关起门来自我陶醉,尤其是放在公共场所的作品,就得考虑大众的接受度。有网友提的建议就挺好,要么明确分区提示,要么给作品加个创作解读,让大家知道这玩意儿到底想表达啥。

说到底,艺术自由和公序良俗从来不是对立面。你可以搞抽象、玩创新,但不能把"让人不适"当个性,更不能拿"艺术"当挡箭牌。景区想靠特色作品吸引人没问题,但得记住,能打动人的永远是真诚的表达,不是博眼球的猎奇。

这事儿也给所有创作者和运营方提了个醒:公共场所的艺术,既要守得住艺术初心,更要容得下大众感受。不然作品拆了是小事,丢了口碑可就难捡回来了。大家觉得这雕塑算艺术创新还是用力过猛?评论区聊聊。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8

标签:旅游   丽江   众怒   蜈蚣   边界   雕塑   人体   自由   艺术   景区   大众   公共场所   作品   抽象   创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