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始兴:诗意新生的千年古县

“大宇启鸿蒙,坤灵触处通。化工无斧凿,真境自玲珑。”明代诗人杨国桢漫步始兴山水时,曾以诗笔勾勒出这片土地的灵秀。南岭苍翠,墨江蜿蜒,始兴县如一颗镶嵌在韶关山水间的琥珀,三国吴永安六年建县至今,一千七百余年的岁月在这里孕育出独特的岭南气韵。

2024年围楼文化旅游周启动仪式。始兴县融媒体供图

这里是“九龄故里”“中国围楼之乡”“中国生态康养胜地”,张九龄曾在此留下“日落青岩际,溪行绿筱边”赞美始兴的诗句,苏轼、王阳明等人亦为其“玲珑仙室”的妙境倾倒。当文人的墨香在墨江潋滟的波光中氤氲,始兴正以“文旅兴县”战略,唤醒沉睡的古迹,激活文化的基因,在守护与创新中演绎一场诗意新生。

古建新生:青砖黛瓦间的复兴密码

元代诗人程文表游经始兴时慨叹“何年仙斧凿山开,满室烟霞护古台”,这穿越时空的追问,仿佛在始兴的围楼群中找到了回响。那些青砖墙基,历经风雨仍如“仙斧凿就”的古老建筑,藏着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智慧。始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物资源丰富,有众多的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全县共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2个,省级文保12个,市县级文保43个,其他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共268处。这些经时光雕琢的文物,正从静态遗产转变为文化体验场。

满堂客家大围。始兴县融媒体供图

始兴县深知“修旧如旧”不仅是对文物的保护传承,更是文脉的延续。近年来,始兴县加大对满堂客家大围、竹苞松茂围楼、长安围等重点围楼修缮保护资金的投入,谋划围楼活化篇章,先后利用围楼建设风度书房、文学馆、体验馆等文旅项目,完成围楼活化利用项目17个,长安围入选2024年度广东省文物古迹活化利用典型案例。以节庆为媒、以活动为窗,举办系列围楼文化宣传活动,2024年策划举办广东(始兴)围楼文化旅游周系列活动、“百年围楼国潮兴生”时装秀等29场文旅体系列活动,相关文章一个月内全网点击量超6000万次,活动视频登上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向世界展示中国围楼的独特魅力。探索艺术乡建路径,坚持以文促旅,在周前古村举办“明月潮汐”音乐会、“古树见证”集体婚礼等活动,开发婚纱外景拍摄、亲子研学、户外休闲露营等新业态。携手广州美术学院,以“在地化”设计唤醒周前村废弃小学,打造集图书馆、民艺工坊、艺术民宿于一体的周前艺术公社,使之成为城乡文化交融的“双向驿站”。

2024年长围时装周。始兴县融媒体供图

如今,围楼IP已成为始兴文旅的“流量密码”,数据显示,2024年围楼主题活动带动游客量激增,旅游收入同比增长达38.4%。如今,围楼不仅是始兴的文化地标,更成为各地游客“触摸历史、体验文化”的打卡地。

生态康养:打造山水间的疗愈新图景

“天地真好奇,渊泉乃不冷。清化与凉源,两两开异境。” 清代诗人钟玉白的诗句早已道破始兴山水间的玄机,墨江蜿蜒,温泉氤氲,湿地含翠,构成独特的“生态疗愈场”。从“江岸荒滩”“沉睡温泉”到“湿地画廊”“康养胜地”的转变,是始兴依托“岭南生态明珠”基底的创新实践,更是“生态颜值”向“经济价值”转化的生动诠释。

聚焦生态景观提质升级,始兴县在墨江流域建成200亩生态园,打造“一江碧水穿城过,两岸青山入画来”的景观。通过修复防洪堤、种植湿地植物、建设慢行绿道和亲水平台,将昔日的河道滩涂蜕变为“城市绿肺”,以慢行绿道串联起活动广场、观景平台与休闲区,让游客既能近观江面粼粼波光,又能远眺群山如黛,实现了清代诗人何泰云笔下“两岸含烟渺,片帆载月浮”的诗意栖居,建成首年吸引生态游客超15万人次。根据独特山水与民族文化打造深渡水瑶族乡黄石清溪景区,修复溪流生态,建设鱼鳞坝、生态公园,完善景区停车场、过水桥等设施,形成“清泉石上流,翠色掩幽径”的独特风光,开设露营业务,推出瑶乡特色产品,全力提升游客的游玩内容和体验,近两年夏季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

深渡水瑶族乡鱼鳞坝。始兴县融媒体供图

聚焦培育温泉康养经济,始兴县凭借丰富的温泉资源和生态优势,通过科学规划将温泉开发从传统低效转向高端化、多元化发展。创新“点状供地+政企合作”开发机制,探索全市首个温泉主题点状供地模式,推动快乐东方全域旅行度假村项目“拿地即开工”,从动工到开业不到3个月刷新“始兴速度”,打造差异化定位,因地制宜将温泉水引入田间泡池,为游客提供“溪谷听泉、林下泡汤”的野奢体验。着力培育发展“康养+民宿”文旅新业态,加快布局温泉康养产业,引进一批温泉康养项目,让汩汩温泉水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热”动能。近两年冬季旅客接待量近24万人次。

绿海文澜:从生态秘境到文化出圈

明代诗人朱士贤曾写下“直上清虚府,先窥秘密门”描绘始兴美景,而始兴的全域旅游画卷,也是从揭开自然与文化的“秘密”开始。始兴县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与厚重的历史文脉,构建“生态打底、文化铸魂”模式,绘就一幅“山水共融、文旅共生”的全域旅游新图景。

“生态+”绘就山水共融新画卷。始兴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生态为核心,建成自然博物馆,开设负离子小道等沉浸式体验线路,依托生态研学模式,年接待研学团队超30批次,让“看山看水”升级为“知山知水”。全长22公里的“最美乡村公路”落羽杉景观大道,串联城南油菜花基地、沈所红围等景点,春可赏新绿、冬可品红韵,成为自驾与骑行爱好者的“网红打卡地”。2024年环车八岭骑行活动吸引千名中外骑手穿越其间,带动沿线民宿入住率提升40%。“九龄故里・百里画廊”线路入选岭南首批民族特色旅游精品线路,串联多个核心景点,以一条路激活一串景,形成“山水观光—文化体验—康养度假”的产品闭环。2024年,始兴县接待游客突破4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5.07亿元。

“文化+”奏响古今对话新乐章。始兴县深挖“九龄故里”文化富矿,以“盛唐名相+客家围楼+诗歌文学”构建独特IP矩阵。整合隘子镇石头塘村的故居祠堂、千年古道、桂山书院等旅游资源,推出“宰相粉制作”“九龄诗词吟诵”等沉浸式项目,让游客在石径漫步中感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千古绝唱。文学与影视亦成为始兴破圈的“文化双翼”,连续11届的“生态文学大赛”让全国作家聚焦始兴,首届张九龄诗词奖的落地,则吸引着全国诗人以诗会友。《仙女鸟飞过的夏天》《外来媳妇本地郎》《救命!是九龄大人》等影视作品取景始兴,带动“跟着电影去旅行”热潮,文化“软实力”正转化为旅游“硬支撑”,2024年暑期游客量同比增长35%。

遥望始兴城,墨江之水悠悠东流,围楼之影静静伫立。从满堂客家大围的青砖黛瓦到车八岭的郁郁林海,从深渡水瑶族乡的篝火歌舞到墨江生态园的水光山色,这片孕育了“岭南第一人”张九龄的土地正于不断探索中书写着“始终兴旺地”的新篇。始兴县将坚持“文旅兴县”发展思路,进一步释放“文化+生态+旅游”潜力,优化文旅服务设施、深化产业融合发展,挖掘特色文旅资源,打造为宜业宜游的“诗意栖居地”。

【通讯员】何俊铿 刘真

【供稿单位】始兴县委宣传部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5

标签:旅游   始兴   韶关   古县   诗意   新生   千年   始兴县   生态   文化   温泉   游客   瑶族   诗人   斧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