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新气象丨川北小城“碰杯”啤酒音乐节,革命老区文旅破圈突围

川观新闻记者 徐浩煊

7月29日晚,以“橘红醉南北·乐享川粤情”为主题的啤酒音乐节在南充市仪陇县德园广场落下帷幕。川北小城“碰杯”啤酒盛会,此次持续5天的啤酒音乐节,一举成为当地持续时间最长、接待市民游客最多的商业性节事活动。

作为天府旅游名县的仪陇,红色文化底蕴深厚。首届啤酒音乐节开幕伊始,便吸引起各方目光。据初步统计,此次活动接待市民游客近20万人次,直接营业额184.46万元。

首届啤酒音乐节现场。马永红 摄

从旅游淡季到“流量引擎”

一次老区“破圈”的主动尝试

“现场太嗨了,没想到家门口耍到了这么热闹的活动。”7月25日晚夜幕降临,来自成都的南门桥乐队弹起吉他、敲响架子鼓,拉开活动序幕。居民李育珂顾不上自拍,用手机镜头记录下热闹的现场。

“以前听说过慕尼黑啤酒节、青岛啤酒节,没想到我们县城也办起来了,还有不少美食可以品尝。”李育珂告诉记者,这样的仪陇让自己感觉有点不一样。

开幕式现场的乐队。代玲 摄

因周边高山阻挡、冷空气难以进入,加之嘉陵江带来湿热水汽,夏季通常是仪陇旅游的相对淡季。在仪陇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刘姝看来,一场活动化身“流量引擎”吸引万余名游客,实属不易。长期以来,对于仪陇,“革命老区”这一标签,既带来荣誉也形成束缚,当地文旅产业,并没有展露新增长点。

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南充在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基础之上,提出要打造文化旅游消费新场景,不局限唯一性和单一IP,让标志性的项目,成为吸引游客的“流量密码”。

游客在网红打卡点合影。汪泽宇 摄

“传统的引客‘打法’是铆足劲拼传统景区,没想到这场夏夜里的活动走红全网。”刘姝表示,此次“破圈”成绩亮眼,为革命老区打造城市新IP,提供有益经验。

在活动承办方四川德懋农业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刘源看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是活动成功的关键一环。

“在策划阶段,我们就与政府各职能部门建立起密切联系。比如需要企业协调社会资源、打造多样化的体验场景,这方面呈现得很好。”刘源告诉记者,公司联合大量企业、展销商、社会组织,搭建起文化展示区、美食集市区、啤酒饮料畅饮区等功能分区等,大大增强了市民游客的沉浸感与参与度。

首届啤酒音乐节现场。代玲 摄

从农特产展销到农文旅协同

一场川粤协作的双向奔赴

“化州”“化橘红”“川粤情”......在活动现场记者发现,啤酒音乐节中还蕴藏着不少广东元素。

“此次现场的活动用酒的主角,是来自广东化州的化橘红啤酒,产自仪陇的大山香米,正是这款啤酒的重要原料。”化州市化橘红产业提升工作专班负责人陈梅萍表示,因仪陇县侏罗系蓬莱镇组紫色土壤丰富,这里生产的大山香米香味指数高、精米率高。在三菌共生技术的发酵下,大山香米可以让原料之一的化橘红黄酮,完全释放活性。由此生产出的啤酒,抗氧化力超普通啤酒三倍。

农特产品展示展销区主播正介绍“化橘红”啤酒。汪泽宇 摄

一粒大米,让跨越1500公里的四川仪陇和广东化州,实现川粤协作双向奔赴。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三级调研员张建成看来,啤酒当纽带,既拓宽了化橘红啤酒的消费场景,也为仪陇文旅注入新内容。两地强强联合,有望实现1+1>2。

千架无人机主题展演。马永红摄

借助啤酒音乐节带来的巨大客流量,两地政府还将自己的“看家”特产带到现场。

在现场设立的农特产品展示展销区,大山香米、土门粉丝、正三和腊制品等仪陇特产悉数亮相。同台展示的,还有来自化州的化橘红啤酒、化橘红膏、化橘红糖果等深加工产品。

两地优势的互补,也正带来产业上的协同共赢。

“未来能否实现化州技术+仪陇资源、仪陇市场+化州产品?两地能否共建产业项目带动特色产业创新融合?”仪陇县副县长许尔富表示,两地的农文旅协同发展计划已提上日程,还将互派考察团、共办交流会,为川粤协作注入新动能。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3

标签:旅游   老区   音乐节   新气象   小城   啤酒   仪陇   橘红   化州   仪陇县   现场   两地   游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