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大峡谷景区是张家界东部旅游线路的重要景点,位于张家界市慈利县三官寺乡,紧邻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是一个新近开发建设的旅游景区。
张家界大峡谷原来有两个名字,一个叫作烂船峡:来源于神泉溪,整个大峡谷和南方红旗渠的水流都来源于这里,传说以前从泉眼中涌出过很多烂了的船板,当地人们又无法知晓烂船板从何而来,因此得名;另外一个名字叫作乱泉峡:是指峡谷中的两面石壁,溪泉众多,满峡飞流。
五六亿年以前,张家界大峡谷所在地区是扬子古海,海底沉积大量碳酸盐物质,后压密结成坚硬的碳酸盐岩。
3.5亿年前,大规模地壳运动使海底上升为陆地,此后漫长时间里,地壳长期遭侵蚀,形成顶部较为平坦的古台原。
300万年前,地壳发生新构造运动,这里间歇性上升,古台原上形成众多断裂和裂隙。随着地表迅速抬升,河流急剧下切,古台原上的北西向裂隙,经流水侵蚀和溶蚀,不断加深、加宽,逐渐形成了如今的张家界大峡谷。
张家界大峡谷地处武陵山余脉,受东西向构造断裂控制,形成高山—深峡地貌。峡谷相对高差大,东南部最高点太华寺海拔1176.3米,大峡谷出口海拔247米,相对高差达930米。
谷底最窄处仅6-8米,两侧悬崖绝壁耸立,高达200-300米,谷坡陡峭,多在30°至60°甚至近于陡直,峡谷险峻幽深,山峰连绵。
一线天峡谷:又叫西天门,位于游道入口处,峡谷绝壁大、高、窄小,入口山峰拉开一裂,脚下是陡峭石阶,两侧悬崖对峙,头顶仅见一线天空。
峡谷两侧分布着形态各异的钟乳石、石笋等喀斯特地貌,经过亿万年的侵蚀作用逐渐成型,还有许多奇特的溶洞隐藏在山体内部。如黄龙洞、观音洞等,洞内钟乳石、石笋、石柱等形态各异,如栩栩如生的动物、人物,或如瀑布、森林等。
地下暗河与溶洞相连,形成复杂的地下水系,河水清澈,在地下流淌,部分河段可闻其声却不见其形。
石英砂岩地层经长期地质作用,形成众多形态各异的石柱、石峰,有的独立成峰,有的连绵成林,棱角平直,似利剑直插云霄。石英砂岩透水性差,使地表水系发育,沟谷密度大,为峡谷、嶂谷和柱峰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峡谷内瀑布众多,如天河瀑布、蝴蝶泉瀑布等,一般宽约10米,高约120米,水流从高处飞泻而下,气势磅礴。
- 水瀑布群:由天河瀑布、蝴蝶泉瀑布、翠潭揽瀑、一帘幽梦、天仙水瀑布等5处瀑布组成,一般宽约10米,高约120米,水流从栈道上的引水渠跌落而下。
神泉溪、索溪等溪流贯穿其中,溪水清澈,在谷底形成激流、缓滩、深潭、浅湾等不同水景。
- 神泉溪:又称烂船溪,位于洛克里滑道下方,发源于上游1.5千米处的神龙泉,总长十多千米,溪水流量大,不论下雨还是干旱,最小流量每秒0.5立方米以上,最大可达每秒10立方米以上。
- 云天渡玻璃桥:位于两个高山峡谷之间,设计主跨430米,桥面长375米,宽6米,桥面距谷底相对高度约300米,2016年建成后获得10项“世界之最”。
- 吴王坡古战场:位于大峡谷中部的绝壁背面,传说是吴三桂与李自成起义大军决战的古战场之一。
- 南方红旗渠: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当地土家人民为了引水灌溉,在大峡谷半山腰开凿出的一条引水渠,总长十多公里。
- 千年古藤:生长在峡谷内,藤条粗壮,枝蔓蜿蜒,犹如一条巨龙盘踞在山间,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其历史可追溯到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前。
- 神鹰护驾:附近的山峰形似一只展翅飞翔的神鹰,它那矫健的姿态和凌厉的眼神仿佛在诉说着千百年来不变的忠诚与勇气,有着“神鹰护驾”的传说。
- 石上森林:石头上生长着茂密的树木,树根紧紧扎根在石头缝隙中,展示了顽强的生命力,形成了独特的“石上森林”景观,树木郁郁葱葱,与周围的岩石相互映衬。
- 高空滑索:全长190米,高低落差21米,设有4道单向式滑索,游客可以从高处沿着滑索快速滑向谷底,体验风在耳边呼啸的感觉,同时欣赏峡谷的壮丽景色。
大峡谷中的飞瀑神泉比比皆是,一路游览下来,让人目不暇接。峡谷里植被繁茂,空气清新,凉爽舒适,溪水上弥漫着一层薄雾,宛如来到世外桃源,让人烦恼顿消。
更新时间:2025-04-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