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中国人依然去日本旅游,日媒追问时,他们的回答太扎心了

图|小六

文|小六

直到最近日本首相一些危险言论之前,中国人都是日本旅游业的贡献者大头。

今年前三季度,赴日旅游中国人更是达到了748万人次。

而在外交部呼吁大家近期不要赴日之后,没想到还是有不少中国人把日本捧成了第一客源地!

不过面对日媒追问,游客的大实话,却句句戳中痛点……

看似人多,实则是“数据假象”

2025年11月,日本政府观光局的数据刚公布。

前三季度外国游客超3165万人次,中国占了近四分之一。

同比增长42.7%的数字,让日本媒体一开始挺兴奋。

可再看消费数据,就笑不出来了。

2024年中国游客人均购物花11.9万日元。

到了2025年,整体消费只略高于外国游客均值。

对比澳大利亚游客人均38万日元的开销,差距太明显。

日媒街头采访时,北京游客李先生的话很实在:“没必要多买了”。

更关键的是游客结构变了,以前来的多是高收入、多次往返的老游客。

现在大多是第一次出国的年轻人,主打“穷游”。

上海旅行社的人说,退订的高价团超六成,平价自由行倒多了。

日本商家估计心里门儿清,以前客人一买就是好几万,现在游客多是看看就走,药妆店也少了囤货的身影。

三菱日联的研究员直言:“产品销售还得靠中国游客,可现在撑不住了”!

这不买东西,折腾大老远难不成就只是单纯冲着日本的风景?

这话,估计日媒自己都不信,所以他们干脆直接整了个街头采访。

扎心实话:滤镜碎了一地

当日媒追着问“为什么还来”,中国游客的回答毫不客气。

本以为到了日本,迎接游客的是细致服务,结果却失望的不行。

最闹心的是,日本很多地方的基础设施跟不上。

21.9%的外国游客都在抱怨“垃圾桶太少”,而且日本人还爱干净,导致游客拿着垃圾走了三条街,最后只能带回民宿。

这可不是小事,日本观光厅的调查早就把这列为头号麻烦。

热门景点更是成了“灾难现场”。

九州大学的学者都承认,京都、富士山游客超承载量了。

去镰仓看海,步道挤得挪不开脚,想坐JR线,排队能排半小时。

本地居民都烦了,说游客打乱了正常生活,更让人失望的是日本当地“特色”没了!

寺庙门口的纪念品,跟东京浅草寺的长得一模一样。

号称“百年老店”的餐厅,味道还不如国内的日料店。

北京的李先生说:“以前觉得日本东西精致,现在真没感觉了”,不仅味道变了,种类替代选项也多了。

“去哪儿”平台的数据显示,首尔成了最热门出境目的地。

泰国、马来西亚的机票搜索量都在涨,签证还比日本方便。

“何必非去日本遭罪”直接成了很多游客的心里话。

但为什么外交部声明都出了,去日本的人还是居高不下。

其实这是因为,很多人舍不得昂贵的改签费,所以硬着头皮也得把原定旅程走完。

等过了这波,等待日本旅游的打击,估计不会小……

贪心撑不起口碑

说到底,日本旅游是“想多挣钱又不想出力”。

2024年旅游消费占了日本出口第二,仅次于汽车。

中国游客贡献了42.5%的消费,本该被好好对待。

可他们只想着“高附加值”,却不维护服务品质,迟早会被淘汰。

报道里说,日本的制度本来就围着本地居民设计。

现在游客多了,加个看板、疏导交通的钱都没人出。

垃圾桶少、标识乱,这些问题解决起来不难,就是没人管。

中国游客也越来越理性了,以前总觉得“日本的就是好”,愿意为标签买单。

现在更看重实际体验,服务差、人又多,自然不愿多花钱。

野村研究所算过,要是中国游客真少了,日本GDP得降0.36%。

更讽刺的是日本政府的态度。

高市早苗的挑衅言论刚出来,文旅部就提醒谨慎赴日。

国航、东航都能免费退机票,这下子游客用脚投票的时候到了。

所以很多日本民众都慌了,怕经济受影响。

现在看来,日本政府有一些人也开始醒悟了。

转头就开始跟高市早苗划清界限,搞起了“内讧”。

如果他们态度端正,估计还是有不少中国游客,还是愿意给日本旅游业贡献业绩的。

但反之,就不好说了……

结语

游客量的数字看着光鲜,实则藏着危机。

那些扎心的实话,是最真实的市场反馈。

日本旅游要是不补服务短板,不端正自己的态度,早晚会迎来冷潮。

毕竟,游客的选择多了,谁也不是非去不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9

标签:旅游   日本   中国人   游客   中国游客   外交部   日本政府   数据   机票   实话   态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