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天门山上的韩国游客爆满,森林公园的索道前甚至排起千米长队。
而在市区最繁华的地段,一座耗资24.43亿元打造的“文化地标”却静得能听见风声。
青石板路蜿蜒穿过仿古建筑群,198间商铺门锁锈迹斑斑,玻璃橱窗内的假花蒙着厚厚的灰尘。
偶尔走过的不是背着相机的游客,而是附近居民牵着狗、拍着球,或是推着婴儿车散步,
这座名为大庸古城的庞然大物,在2021年开业后的四年里,累计亏损超过10亿元,沦为一座华丽的“空城”。
唯一打破这片沉寂的是西北角的停车场。扫码支付的提示音此起彼伏,车辆进进出出。
这个不起眼的角落,成了整个24亿项目中唯一稳定赚钱的地方。四年来默默创造了超3000万元净利润,被网友戏称为“古城救星”。
2016年的古城建设热潮席卷全国,张家界决策者们也在会议室里描绘起宏伟蓝图:
占地240亩、建筑面积16.55万平方米,融合明清建筑与土家族特色的超级文旅项目。
它头顶双重光环,不仅是张家界十大重点产业项目,更是湖南省重点建设项目。
曾经,这里预计年营收近5亿元,年净利润2亿元,立志打造“全国文化旅游新标杆”。
2016年3月立项,6月就火速开工,从纸面走向工地只用了短短三个月。
一位项目负责人后来坦承:“看人家古城古镇搞得好,总认为自己造一个出来,我也可能运营得好。”
然而“边建边改”的仓促让550天的计划工期拖成近五年,超预算近4.2亿元。
2021年6月试营业后,美梦急速崩解。
198间设计精美的商铺仅零星开了四五家,且多数连租金都未缴纳,其余全部闭门上锁 。
投资超5亿元的核心项目《遇见大庸》因“演一场亏一场”被迫停演,2024年上半年飞行影院和游船日均售票竟不足15张。
四年亏损额一路飙升,累计吞噬10.8亿元。
至2024年底负债高达16.97亿元,净资产沦为-3.02亿元,实质破产。
讽刺的是,当古城管理者为每平米500元的商铺租金焦头烂额时,停车场却以日均15元的亲民价格默默赚钱,运营成本仅为商铺的1/20,没有水电负担,更无空置风险。
游客用扫码支付投出了最真实的票。
张家界从不缺游客,2025年天门山和森林公园依旧人潮汹涌。为何仅一街之隔的24亿古城门可罗雀?
项目启动时,“觉得肯定能赚钱,肥水不流外人田。”
结果全国仿古小镇泛滥,供需彻底失衡。
更荒诞的是,距大庸古城西北10公里处,另一座投资17亿、建筑风格与业态高度雷同的“古庸城”同时开建,至今未能开业,两座“孪生空城”在10公里内互搏。
走进本应展现土家文化精髓的古城,游客看到的却是全国2800座古镇的“标准配置”:义乌小商品、连锁烤鱿鱼、批量生产的汉服店。
《遇见大庸》剧场斥资5亿却仅容349人,而周边同类型演出场馆早已升级到单场两三千人的容量。
张家界旅游集团董事长张坚持痛悟:“这个剧院坐满也就三百多人,怎么带动二十多亿的项目?”
当24亿投资浓缩为一个停车场,这给了许多文旅产业深刻的启示。
停车场盈利的核心逻辑在于抓住了游客的真实需求:便捷、实惠、无套路。
反观古城主打的商铺和演艺,卖的却是可替代性极强的“伪文化产品”。
山西忻州古城深谙此道,它要求所有商户明码标价,一碗面精确到克重,甚至推出3元花茶策略。
结果年均吸引1400万客流,成为“反商业化”成功的样本。
西安大唐不夜城用盛唐气象打造“人在画中游”的沉浸感,平遥古城借《又见平遥》将晋商精神转化为泪点体验。
而大庸古城拆掉了真实的老吊脚楼,代之以流水线生产的仿古外壳。
网友一针见血:“除了外观像点样,走进去空空荡荡,毫无文化味。”
2025年,张家界试图用“资本公积转股”“引进投资人”抢救大庸古城。
但再多财务技巧也难填补文化空心化的深渊。
当网友调侃“24亿造出个停车场”时,实则在质问:文旅的本质究竟是钢筋水泥的政绩工程,还是传递真实的文化记忆?
耗资24亿的古城废墟上,停车场成了唯一的赢家。
它的存在像一块朴素的路标,指向文旅产业最朴素的真理:尊重人的需求,敬畏文化本真。
否则再恢弘的建筑,终将被遗忘在游客用脚投票的路上。#头条深一度#
(老A)
更新时间:2025-07-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