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衡阳晚报全媒体记者魏姗
重阳登高,最是能感受“与天相近”的爽朗开阔。

▲岣嵝峰秋景。
恰逢此时,我们踏访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中的岣嵝峰,在层林尽染的秋色里寻古碑、探林海、赏奇景,解锁这座“湘南小庐山”的独特魅力。
岣嵝峰坐落于衡阳县岣嵝乡,海拔1106米、总面积2067公顷,距衡阳市区仅40公里,自驾或搭乘公共交通皆可轻松抵达。
这座早在两千多年前便跻身国内名山之列的山峰,如今仍以巍峨壮阔的姿态,迎接每一位寻访者。
刚入山,连片的原始次生林便隔绝了城市喧嚣,松针的清香在空气中弥漫,深吸一口便觉沁人心脾。
沿着蜿蜒的水泥路向山顶行进,山雀的啼鸣与泉水的叮咚声不时萦绕耳畔,偶有松鼠从路间窜过,为登山之旅添了几分野趣。

▲禹泉。
行至山腰,一座青瓦红柱的碑亭格外醒目,亭内正是被誉为“上古奇碑”的禹王碑。
这块高7尺、宽5尺的石碑上,刻着77个似蝌蚪又似鸟篆的文字,笔画遒劲却无人能完全破译,背后还藏着跨越数千年的传说。
相传4000多年前洪荒时期,大禹治水未果,登衡山时梦遇苍水使者,获授金简玉字治水之书,醒后便将书中内容刻于山间。但也有说法称,此碑是大禹治水成功后,后人为纪念其功绩所立。
阳光移动间,碑文光影变幻、时隐时现,仿佛在低声诉说过往。
“禹迹亭”内,历代文人题咏禹碑的诗词木牌挂满墙面,一句“岣嵝峰头神禹碑,字青石赤形模奇”,道尽了石碑的神奇。
坐在亭内石凳上,听讲解员讲述秦始皇派人探寻禹碑、韩愈登峰寻碑未果的故事,偶尔有红叶飘落在木牌上,为厚重的历史添了几分秋日灵动。
离开碑亭,便踏入了绿意盎然的竹海。秋日竹叶依旧深绿,风穿林间时,竹波翻滚如浪,“沙沙”声与远处溪流声交织,宛如一首治愈系乐曲。
木质栈道嵌在竹林间,沿着“竹海步道”前行,满心都是舒畅。
抵达“竹海观景台”后,俯瞰整片竹海,深绿的竹垄像大地的褶皱,偶尔冒出的红叶则如绿毯上的玛瑙,风大时竹浪顺山脊流动,仿佛能听见竹海的“呼吸声”,疲惫瞬间消散。
再往上行,登山石阶被枫香红叶染成一片赤红,宛如铺展开的秋日画卷。
每年10月下旬起,枫香、三角枫、黄栌等树种便层层叠叠地红起来,从山腰一直蔓延到山顶,不仅吸引游客驻足,更成了摄影爱好者的天堂,快门声与赞叹声不绝于耳。
登顶之路虽陡,景致却渐入佳境,赏景间竟不觉得累。

▲峰顶“天上岣嵝”四个鎏金大字。
抵达峰顶,巨型石碑上“天上岣嵝”四个鎏金大字气势磅礴。站在这里极目远眺,田野、村落与蜿蜒的湘江尽收眼底,“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感油然而生。
这场重阳登高,不仅锻炼了身体,更像是一场沉浸式的“文化寻根之旅”,让秋光与古韵,都深深印在了心里。
登山指南
装备准备:岣嵝峰秋日昼夜温差可达10℃,衣物建议采用“薄针织外套+长袖T恤”的叠穿组合,外套优先选可折叠款,方便随体温增减。鞋子需重点关注防滑性,推荐轻便的休闲徒步鞋或运动鞋,适配山间步道。
路线推荐:禹碑寻古线——主打“自然+人文”双重体验,适合想探寻历史的游客。从游客中心出发,步行仅10分钟即可抵达禹王碑遗址。竹海红叶线——为自然爱好者量身打造,可沉浸式穿越竹海、欣赏红叶坡盛景。从游客中心出发,步行5分钟便能接入竹海步道,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前往,还能同时邂逅“绿竹翻浪”与“红叶铺阶”的秋日限定景致。亲子休闲线——以“寓教于乐”为核心,串联童趣园、农耕体验区、溪流浅滩、野餐草坪、银杏广场等点位。
登山时段:建议选择上午8:30—10:00出发,此时山间雾气基本消散,光线柔和适合拍照,且能避开午后可能出现的短暂阵雨;若想登顶观全景,可将行程安排在上午,避免傍晚山顶风大、视线变差。


(编辑:聂山人)
更新时间:2025-10-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