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飞机上看到重庆时,我看见一座灯火辉煌、摩天大楼高耸入云的城市,就像一座未来之城。”泰国大学生基提蓬·潘尼第一次抵达中国时这样描述他的震撼。2025年上半年,仅重庆一地入出境外国旅客就达33万余人次,其中泰国游客的增长尤为显著。而同期上海接待的泰国籍青年同比增长超过240%。
这股“泰国青年来华潮”表面是旅游,实则暗藏多重目的。从暑期交流学习到商业机遇挖掘,再到文化深度体验,泰国年轻人正以旅游为“跳板”,开启对中国更深刻的认知与参与。
一、“免签效应”引爆热潮,泰国青年来华数量激增
2025年中国入境游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尤其泰国游客数量呈现惊人攀升。上海官方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泰国籍青年来沪人数同比增长超240%,增速远超其他国家。
在航线热度上,泰国曼谷至上海的航线流量已跃居第二位,超过首尔、新加坡和东京等传统热门航线。亚洲邻近国家成为主力客源地,飞行时间短(2-5小时)、经济成本可控的特点,契合了青年群体的出行需求。
全国范围内,免签政策成为核心推动力。截至2025年6月,中国已对47个国家实施单边免签,55国公民可享受240小时过境免签。携程数据显示,全国一季度入境人次同比增长40.2%,其中75%客源来自免签地区。
二、旅游“幌子”下的真实意图:多重目的驱动
泰国青年的“中国行”绝非简单的观光打卡。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的报告揭示,外国青年在沪行为呈现“生活场景深度化、文化体验分层化”特征。他们不再满足充当“匆匆过客”,而是渴望融入本地生活轨迹。
教育与职业发展是核心诉求之一。泰国大学生潘尼明确表示,他选择重庆作为第一站是为了“在一所大学进行交流学习”。上海的古北新区、静安寺等国际化社区聚集了大量留学生和外企青年员工,形成稳定的长居群体。
商业机遇探索同步展开。在消费行为上,东南亚青年(含泰国)表现出对美妆、时尚产品的强烈兴趣。上海南京东路的潮玩门店如TOP TOY、泡泡玛特等成为热门打卡地,而中式点心、手工艺品等“上海礼物”的走俏,也反映了其对消费趋势的敏锐观察。
三、中国城市如何承接这场“深度游”变革?
面对泰国青年从“观光”到“生活”的转变,中国城市配套服务快速升级。上海率先推广“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托底”支付模式,核心商圈、景区外卡POS机全覆盖。
浦东、虹桥机场设立3个外籍人员一站式服务中心,大幅提升入境便利度。
住宿场景也呈现分层布局。短期游客偏好交通枢纽附近的酒店,便于高效出行;而长期居住者则选择古北新区、闵行龙柏等国际化社区,这些区域配备国际化学校、特色餐饮街及平价商超,形成“类母国”生活环境。
文旅推广策略更趋精准。“上海之夏”“Meet in Shanghai”等全球活动强化城市品牌输出。重庆则借势短视频传播,通过“山城夜景”“魔幻立交”等标签吸引外国内容创作者主动推广。
四、热潮背后的深层意义:从旅游到双向奔赴
泰国青年“深度中国行”的影响远超旅游业本身。学术与人才流动加速,高校短期课程、企业实习项目成为泰国学生来华的重要载体。上海部分国际社区中,泰籍常住人口占比已居外籍群体前列。
消费文化反向输出。东南亚青年对国潮产品的热衷,推动泡泡玛特、中式点心品牌等加速布局东南亚市场。上海非遗手作店出现泰语定制体验课,凸显文化交互深化。
区域联结增强。泰国来华青年中,“回头客”占比达25%,高频次往返催生了“周五下班飞上海”的跨境生活模式。这种流动性正在重塑东亚与东南亚之间的经济文化协作网络。
随着重庆、上海等城市持续优化国际化服务,泰国青年的“深度探索”将从个体行为升级为系统性的双向交流。当更多潘尼这样的年轻人带着学习计划、商业灵感或文化好奇心踏上中国土地时,“旅游”已不再是一个目的,而是一段新关系的开始。
更新时间:2025-07-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