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官鹅沟5A级景区流量密码,邂逅山水田园灵秀壮观,奔赴一场与哈达铺的红色之约,触摸“党建红”在全域旅游发展中的强劲脉动……
近年来,宕昌县立足“避暑胜地·康养宕昌”“红色圣地·羌韵佳境”定位,以“五大工程”和“一强三引领”为核心引擎,坚持高位推动、固本强基、产业赋能、先锋引领,做实“党建+旅游”融合发展文章,全力以赴擦亮宕昌农文旅产业“金字招牌”,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景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坚持高位推动,打造景区发展新样板
聚焦“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创新构建“大党建+景区发展”全域联动组织体系——建立“县委常委会牵头抓总、县级领导包抓领域、部门联动推进、党员骨干联系岗位”机制,形成“全县一盘棋”推进格局。按照“生态为基、文化为魂、康养为核、智慧为翼”工作思路,全面塑造“红色圣地、千年药乡、山水官鹅、康养福地”文旅康养品牌。科学编制《宕昌县中心城区风貌专项规划》《全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关于进一步加快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等纲领性文件,锚定“一轴三脉”空间布局,以岷江生态景观带为轴,联动“羌藏文化脉”“红色教育脉”“生态康养脉”,细化推出7条主题精品线路,聚力打造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康养健身为一体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启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哈达铺会议核心展示园建设暨宕昌县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系列活动,深化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推动红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据统计,今年6月以来,官鹅沟景区日均接待游客突破1万人次,上半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达481.4万人次,带动旅游综合收入超27.2亿元,“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从“蓝图”变为“实景”。
抓实固本强基,激活景区发展新动能
以“组织覆盖+队伍提质+服务升级”为抓手,筑牢景区发展根基。健全景区组织体系,采取“单独组建、联合共建、灵活创建”方式,在景区管理部门、旅游企业、行业协会等不同领域新建党组织6个,实现景区党建全覆盖。选优配强支部班子,健全动态调整机制,及时调整优化旅游行业组织和景区村班子,选拔政治素质过硬、善经营、会管理的年轻党员进班子,打造“懂旅游、善治理”的骨干队伍,不断提高服务保障能力,让“头回客”变“回头客”, 让“网红”景点变成“长红”资源。
探索创新“以岗定薪、分片包干、量化考核”环卫改革新模式,将官鹅沟景区划分为12个保洁责任区,按“保洁面积、游客密度、垃圾清运量”量化考核,薪酬与考核结果挂钩。同步推进“游客便利化工程”,新建20个停车场(含3个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新增1838个车位,同时升级改造景区游客服务中心3处(增设母婴室、无障碍通道)、新建旅游厕所15座,县城至官鹅沟景区旅游专线公交加密至每15分钟1班,城市与景区服务便捷度持续攀升,“无缝衔接”格局基本形成,游客对“停车便利度”“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显著提升。
注重产业发展,拓宽景区富民新路径
以“党建+产业”为纽带,推动“旅游+生态+文化+康养”深度融合,创新延伸产业链,实施“旅游+”培育特色产业,开发精品项目,打造多元体验,激发景区发展活力。依托官鹅沟5A景区生态资源、哈达铺红色IP,联合县农业农村局、非遗中心开发特色产品,围绕本地道地药材黄芪,研发黄芪炖土鸡、黄芪养生茶等12款药膳产品,推出羌绣挂件、官鹅沟风光手账本、红军文创书签等80余种文创产品,8道以“羌源味到”为主题的药膳特色养生美味佳肴在第十二届药膳技能大赛上获得金奖。
建立“景区带村”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奖补方式改造提升农家乐、农家客栈188家,带动3.2万名群众直接从事旅游行业,文旅产业成为群众增收的“主引擎”。统一培训服务流程、统一悬挂“羌韵人家”标识,同步引导农户发展“旅游+种植”“旅游+养殖”,在景区周边种植观光油菜、中药材,养殖畜禽、水产等,既扮靓环境又带动增收。
打造“沉浸式”演艺场景,推出宕昌羌傩舞、羊皮扇鼓舞、“重走长征路”健康跑、“哈达铺的灯光”“到陕北去”情景演绎、“红色传信仰·新风润民心”“光影润民心·红歌颂党情”文明实践、“鹅嫚”广场舞等系列文化活动,让游客在旅游体验中感受宕昌“红色+民俗”双重文化底蕴。
突出先锋引领,培育景区发展生力军。
以“双培养、强服务、育人才”为抓手,激活党员先锋力量。实施“双培养”工程,重点将5名景区管理、服务、营销等岗位骨干培养发展入党,组织党员参加导游服务提升、民宿运营管理和“农家乐+特色餐饮”等专题培训,开展岗位技能比武,力争将景区村年轻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成长为文旅行业的“行家里手”。以“党员带头、群众参与”为原则,创新推行以党员干部为主体的志愿服务品牌,在官鹅沟景区入口、哈达铺火车站和高速路口、县城汽车站等12个重点点位设立35个“党员示范岗”,为游客提供“全流程服务”,从交通疏导、门票引导、志愿讲解、纠纷调解等服务,推动党员在景区提质中作表率、树标杆。
聚焦“文旅+康养”融合需求,举办全县文化旅游服务质量培训班6期,培训民宿主、餐饮从业者、景区员工等450人次,内容涵盖应急救援、双语服务等,不断提升城市服务能力水平。通过“人才引进计划”招录60名中医康养人才,带动建成康养中心1个、康养民宿5家、康养驿站20家,为游客提供“旅游+养生”配套服务,“留客率”显著提升。
旅游旺季和节假日期间,组建“党员突击队”,在交通疏导、应急救援等方面冲锋在前,用实干践行“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从组织筑基到联动聚能,从凝聚共识到服务润心,宕昌县以党建为“魂”,让景区不仅是山水的集合,更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动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场。“党建链”串起“产业链”,探索“旅游+研学”“旅游+农业”“旅游+生态”等特色旅游模式,拓展文旅新业态,宕昌县旅游经济走上蒸蒸日上、蓬勃发展新的“赛道”。
新陇南·市融媒体中心通讯员 刘治学 王晓勇 闵文娥
(来源:新陇南)
更新时间:2025-10-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