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乌旗有这样一条路
它巧妙地将
草原、湖泊、公路、牧景等完美融合
驱车行驶在这条公路上
仿佛置身于一幅壮阔的草原长卷之中
车在景中行 人在画中游
它就是近日备受关注的
“网红打卡地”
西乌旗草原99号公路
西乌旗草原99号公路火爆出圈,登吉旅游中心游客量激增,滑草、骑行项目供不应求;沿线草原风景成网红打卡地,带火了周边民宿和景区。这条路串起分散资源,不仅捧红了咖啡店、烤串摊,更带动手工艺品、马匹租赁等行业旺起来。西乌旗草原99号公路以独特的视角展现着沿途风景,它也是一条经济线、民生线、团结线,在车轮滚滚中为西乌旗的草原经济注入蓬勃发展动力。
彩虹小火车与滑草道
笑声里藏着新商机
登吉旅游中心的滑草道上,尖叫声和笑声此起彼伏。扎拉根巴雅尔引入专业滑草设备,打造了三条400米长的滑草道。游客乘坐特制滑草车从草坡顶端滑行而下,既能感受微风拂面的惬意,又能沉浸式欣赏周边辽阔的草原景致,独特的体验让不少人慕名而来。
“抖音上的门票销量数据挺好的,最高一天销售额冲到20000元以上。”扎拉根巴雅尔站在观景台旁,看着游客排队的队伍,眼里满是笑意。草原小火车也格外抢手,彩色的车厢拖着长长的“尾巴”,沿着轨道穿梭在草原上,一趟就能载80个人。从早上8点半到晚上8点半,小火车几乎没歇过脚。生意的红火不仅体现在往来的人潮里,更写在实实在在的账本上:平日里日均销售额稳定在40000元,客流高峰时能冲到90000元。这些跳动的数字,串起的正是牧民们越过越兴旺的好日子。
90后牧民小伙布特格其来自巴彦胡舒苏木,也开设了独具特色的滑草项目。如今,这个滑草项目,已成为99公路沿线的一个小亮点,营业后平均每天收入7000元,为小伙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曾经牧民守着草场,总觉发展不易。如今草原99号公路成了“网红”,这条像金色带子般在草原上蜿蜒向远方的公路,正让这片草原、这里的日子,一同红火起来。
99号公路的烟火气
烤出增收好滋味
99号公路烧烤铺的负责人莘宝龙打心底里为家乡的肉而自豪。他常说,自家烤串的灵魂就在这草原羊肉上——从小吃着天然牧草长大的羊,肉质自带清甜,不用复杂处理就足够鲜美,这是家乡给的“底气”,无论什么时候都对这份品质有十足信心。
这份信心也实实在在体现在了生意里。依托草原99号公路的火爆,99号公路烧烤铺烤串最多就能卖出1000多串,最高峰时收入超9000元,平时平均每天也有4000元进账。看着账本上的数字,他总是笑着说:“这都是咱家乡的好羊肉带来的福气。”
炭火上架着肥瘦相间的羊肉串,油脂滴落时“滋滋”作响,莘宝龙看着99号公路上车流渐多,周边的草原旅游越来越旺,他打心眼儿里为家乡高兴:“你看现在,路修得好,来的人越来越多,咱家乡这发展劲头,谁看了不骄傲?收入跟着涨,日子越过越有奔头,这都是家乡发展带来的实惠!”
而来过的游客也总把赞美挂在嘴边。有人说:“这烤串是真地道,羊肉鲜得很,吃得出是好东西!”这些认可,既让他更坚定了做好烤串的想法,也让他对家乡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不远处的山脚下,另一个烤串摊“都林美食”更是热闹非凡。这里紧邻瞭望山景区游客中心,游客们玩得尽兴,走累了,总爱到这儿歇歇脚、垫垫肚子。摊主是牧民扎拉根巴雅尔,提起自家生意,他算起了明白账:“咱用的都是自家草场放养的乌珠穆沁羊,肉质没得说。一天下来,少说也能烤出一千到两千串。家里的生活费、草场的草料钱,全指着这烟火气里的串儿呢!”
随着旅游旺季到来,扎拉根巴雅尔和乡亲们在自家门口就尝到了增收的甜头。“你看这阵儿,游客一天比一天多,忙得脚不沾地。”他擦着额头的汗,脸上却笑开了花,“就说旅游高峰那几天,光我这小摊,一天营业额就能冲到12000元!”
不止“都林美食”,从蒸笼里皮薄馅足的蒙古包子、新鲜马奶、奶酪等传统奶食品,到风干牛肉货架上码得整整齐齐的特产,本地商户们借着草原99号公路这个“家门口”的平台,用最地道的特色打动着八方游客。大家凭着一双勤劳的手,不仅稳稳当当地实现了增收,更圆了在家门口创业的梦。
99号公路边
咖啡小铺藏着草原新滋味
在99号公路起点转角处,有间“99号公路”咖啡店,它由集装箱改造而来,成了游客打卡99号公路的必到之处。
店主是本地创业的年轻人,本想着在公路边试试身手,没想到今年游客多得超乎想象,全国各地的旅人循着西乌旗草原99号公路的名气而来。店里一天最多的时候能卖200多杯咖啡,单咖啡收入就超3000元。
店主告诉记者,游客们喝咖啡时,总爱打听周边路线,问问在哪儿看风景最美,哪段公路拍照最出片。咖啡店外墙的“草原上的咖啡”手绘、“今日宜咖”木牌,成了天然打卡点,大家拍完照发社交平台,又吸引更多人专程来打卡。
如今,小店每月能有近20000元收入,店主笑着说:“以前总觉得草原留不住年轻人,现在才发现,路通了,游客来了,我们的日子也能和咖啡一样,又香又甜。”
沿99号公路往深处走,藏着一家小众咖啡店叫1/99°。店主额日登夫是西乌旗浩勒图高勒镇巴彦额日和图嘎查的青年,刚考取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博士生。他在嘎查支持下,和东乌旗的好友达日哈扎布一起,在公路边支起了咖啡小店。这里不单是咖啡厅,也是周边10户牧民的“代销点”,货架上陈列着邻里们的手工艺品和奶制品,成为连接草原好物与过往游客的驿站。
冰箱里存放的酸马奶,是额日登夫将家乡风味融入咖啡的“秘诀”。“你尝尝这个,这叫‘寄伊方’,是用本地蒙古马奶特调的dirty。一口下去,能同时感受到咖啡的醇苦与马奶的清酸,还有热咖啡与冰凉马奶碰撞出的奇妙口感。” 额日登夫笑着递过杯子。
一旁,达日哈扎布正忙着研磨咖啡豆。这对大学好友因咖啡结缘,共同经营着这个小铺。“总觉得这里的咖啡该有家乡的味道。”额日登夫说,“现在公路热闹了,嘎查也为我提供了免费的经营场所,游客也喜欢尝试本土特色。我一直在试着把酸马奶、奶皮子这些家乡味道和咖啡结合,效果挺不错。还在不断调试,希望能推出更多有本地特色的新品。”
七月末到八月初最忙。额日登夫常在制作咖啡的间隙,给游客讲讲地方的传统与文化,兴起时也会弹琴唱歌。咖啡香混着音乐声,成了公路边一道独特的风景。“一个多月下来,不仅对咖啡有了更深的理解。”他笑着说,“也养成了‘边做咖啡边聊草原故事’的习惯。”
达日哈扎布笑了笑:“现在这样挺好,每天和好友一起做喜欢的事情,遇到形形色色的过路人,听听故事,聊聊闲天,日子过得挺快乐。”
一杯杯咖啡里,盛着草原与城市的对话,更盛着年轻人用热爱为家乡增添的色彩。99公路串起的,不只是风景,还有一代年轻人扎根故土的新可能。
从一杯咖啡的香气,到一串烤肉的烟火,再到一条滑草道的欢腾,西乌旗草原99号公路串起的不仅是风景,更是一个个牧民增收的故事。公路“红”了,带来的不只是流量,更是让草原经济活起来、火起来的底气。从单一的草原观光转向多元文旅融合,从个体经营迈向产业链协同,在守护生态本底的同时,让绿色发展的路径越走越宽,越走越有活力,这股活力正推动西乌旗向更深层次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能。
(来源:西乌发布微信公众号)
更新时间:2025-08-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