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西津渡,千年镇江史——行色匆匆镇江行(三)

一条西津渡,千年镇江史。去镇江,不到西津渡,绝对是一大遗憾,就如同游园看花,只看到了花蕾,却没有看到花开。一眼看千年,西津渡几乎沉淀了镇江千年的历史文化。

西津渡坐落在镇江市西部云台山麓。古街全长约一千米,始创于六朝,距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历史。

西津渡,三国时叫“蒜山渡”,唐代曾名“金陵渡”,宋代以后才称为“西津渡”。因北固山下有甘露渡,西津渡在甘露渡之西,也在镇江城的西面,故称“西津渡”。

这里原先紧临长江,滚滚江水就从脚下流过,设有码头。当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在此登岸前往江南。清代以后,由于江滩淤涨,江岸逐渐北移,渡口遂下移到玉山脚下的超岸寺旁。曾经的西津古渡如今离长江江岸已有三百多米距离。

三国时期,这里曾驻有孙权的东吴水师,诸葛亮和周瑜定计火烧曹操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唐代以后这里更是专门派有兵丁守卫巡逻。宋熙宁元年(1608)春,王安石应召赴京,从西津渡扬舟北去,即景抒情,写下了著名的《泊船瓜洲》诗: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镇江自唐代以来便是漕运重镇,交通咽喉。西津渡则是当时镇江通往江北的唯一渡口,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自三国以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陆游途经西津渡时,曾对渡口每日运送上千的兵源感叹不已。清代诗人于树滋的诗更道出了西津渡口人来舟往的繁忙景观:

“粮艘次第出西津,一片旗帆照水滨。稳渡中流入瓜口,飞章驰驿奏枫宸。”

西津渡是镇江人的骄傲,这里留下了诸多文人墨客的踪迹。李白来过,王安石来过,苏东坡来过,马可·波罗来过,张祜也来过,这位虽受元稹排挤隐居丹阳的唐代诗人,却因一首《题金陵渡》,而被镇江人铭记!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沧海桑田,如今的西津渡,历经千年风霜洗礼,已失去了旧时的光芒和辉煌,但依然保留着一份古老而淳朴的旧时风貌,时光仿佛在这里停滞了。古街上由东向西的四道券门石额上的题刻就是最好的诠释,“同登觉路”、“共渡慈航”、“飞阁流丹”、“层峦耸翠”,这些题刻形象生动的再现了原汁原味的历史风情和风貌。

漫步古街,我们仍能清晰地看到“民国元年春长安里”、“吉瑞里西街1914”、“德安里"等题额,这些题额给西津渡保存了一部浓厚的历史文化之画卷。

那古朴蜿蜒的石阶,那错落有致的两层小楼,那翘阁飞檐,那窗上的雕花,那斑驳的柜台,那风中的红灯笼,那青灰色的斑驳墙砖……铭刻着时间的印记,见证了“千年古渡,千年老街”的沧桑,让人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笙歌曼舞的年代。

沿着古道的青石板路,拾级而上,一路走过小码头遗址、待渡亭、昭关石塔、英国领事馆旧址……

“一眼看千年"昭示了西津渡厚重的历史文化氛围。玻璃罩覆盖的考古挖掘坑里,沉睡着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道路基底。时间越老,睡得越沉。唐前的沙土路在最底层,宋元的夯土路高出了两个台阶,明代的砖砌路,清代的石砌路,一层压着一层,虽然这些层级上残留的古人步履,早已被岁月的风霜雨雪所侵蚀,但道路基底,层叠压积,却在向游人默默地诉说着西津渡的千年历史。

经历了“唐宋元明清”之路,不妨在待渡亭稍坐片刻,待渡亭是古代等待渡船时休息的地方。晚唐诗人张祜当年待渡西津,留下了《题金陵渡》诗篇。《待渡亭》的匾额书法集颜真卿行书,该亭三面临空,一面依墙,为歇山式砖木结构半亭。东面靠墙竖立《西津晓渡》刻石白石碑。

横跨在古街上的石塔,始建于元朝年间。是中国唯一保存完好,年代最久的过街石塔。据考证,石塔为元武宗海山皇帝命建造元大都白塔寺工匠刘高主持建造。石塔塔基的东西两面都刻有“昭关”两个字,所以又称“昭关石塔”,据说以前长江到了这里,江面变窄,每次上游涨水,西津渡前都会有乱流漩涡,致使船只倾覆,修造石塔寄托着当时人们遏镇江水愿望。石塔高约5米,分为塔座、塔身、塔颈、十三天、塔顶五部分,全部用青石分段雕成。从古塔下经过,仿佛穿过了时间隧道,回到了元代,多了一层厚重感。

石塔旁边的观音洞始建于宋朝,相传观世音菩萨途经镇江时,援救了坠江的渡客,世人为了感恩而建了这座观音洞,同时,也表达了人们祈祷平安的美好愿望。

观音洞的对面就是救生会。西津渡的救生会旧址为是依山而建的两层建筑,是中国建立最早、规格最大、影响最广的民间慈善机构,在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由镇江人创设。救生会备有快速稳驶的红船,每日行驶巡逻江面,以及时救援遇险船只及落水船客。

观音洞东侧是“五十三坡”。坡道上的53级台阶,是古人用花岗岩条石堆砌而成,佛教有“五十三参”的传说,善财童子拜观音五十三参,经五十三坡到观音洞,所以称“五十三坡”。

沿着古老的街道继续前行,便来到了英国领事馆旧址。英国领事馆旧址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主体建筑上有“1890”字样,因为现在的领事馆旧址是清政府赔了款,在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重建。主楼两层,局部三层,以青砖夹以红砖叠砌,全勾白色灯草缝,砖、木、石混合结构。

早已习惯了尘世的喧嚣与纷争的我,在西津渡找到了一方宁静与平和的天地,滚滚红尘中的疲惫与沉重,瞬间消逝,走在这条被车轮磨砺出深深印辙的青石板上,静静地听着西津渡无声地诉说着她昔日辉煌岁月的古老故事,千年的历史回声在耳边悠悠地回荡,我轻松地吹着风,看着云,体验着古人的闲愁与幽情,疲惫的心灵得到短暂的休憩,有一种蓦然回首,便已千年的感觉。

离开了西津渡,这一次短暂的镇江之行,也便结束了。我将重回尘世,为功名,为利禄,为情为爱,继续着凡尘俗世里烦恼与纷争,最终让自己来自于尘土,归于尘土,但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不来人间,怎知人间值得,也许,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心有阳光,何惧乌云,即便是乌云盖顶,我亦可以沐浴于心里的阳光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6

标签:镇江   镇江人   金陵   千年   石塔   长江   旧址   领事馆   渡口   行色匆匆   观音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