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骑龄20年的自行车运动老炮,今儿个阴雨天没法出门刷圈,窝在阳台整理装备时突发奇想——给这二十年骑行生涯算笔经济账。不算不知道,一算差点把手里的内六角扳手惊掉:我那辆2018年入手的美利达野狼8,居然还坚挺得像个刚入伍的新兵蛋子,除了换过6条被马路牙子“暗算”的外胎,连链条都只是定期保养,没舍得换过整根。




可再扭头看看阳台柜、储物间、甚至玄关柜的角落——好家伙,骑行装备已经堆得能开个小型自行车配件店了。春天要穿防风透气的速干骑行服,袖口得带反光条,不然晨骑时怕被汽车当成移动路牌;夏天必须是网眼面料的短袖套装,还得配个冰感袖套,既要防晒又不能捂出痱子,光不同厚度的防晒骑行裤就有三条,分别对应短途通勤、周末拉练和长途爬坡;秋天的抓绒骑行服得选带防风背板的,颜色还得跟落叶搭调(主要是拍照上镜);冬天更夸张,加绒骑行服、防水骑行裤、保暖骑行靴,连护膝都分薄中厚三款,生怕膝盖冻成老寒腿,影响我爬坡时的爆发力。前几天收拾衣柜,光能叫上名字的骑行服就翻出了9套,还有两套买大了的,舍不得扔,叠在柜子最底层,权当备用“战衣”。
头盔这玩意儿,我更是换得勤快。第一顶是入门款,纯黑色,戴了两年,某次跟朋友刷山时被树枝刮了道印子,虽然不影响使用,但总觉得心里不踏实——作为自行车运动从业者,我比谁都清楚头盔的安全阈值,宁肯多花点钱,也不能拿脑袋开玩笑。第二顶是气动款,颜值拉满,就是夏天戴有点闷,后来送给刚入门的学弟了;现在用的第三顶,带通风孔和MIPS系统,重量轻得跟没戴一样,每次出门前都得拍两下,跟老伙计打招呼似的。
码表的进化史更是能体现我的“折腾劲儿”:最早用的有线码表,数据只能显示速度和里程,每次换电池都得拆半天,线还总缠在车把上,跟盘丝洞似的;后来升级成无线码表,能连心率带,总算摆脱了“有线的束缚”;现在直接上了GPS智能码表,不仅能导航、记录海拔变化,还能同步功率计数据,连我骑了多少米爬升、平均踏频多少都记得明明白白,偶尔还能跟骑友比一比,找找“竞技”的快乐。
至于维修工具,那更是武装到了牙齿。内六角扳手一套(从2mm到8mm,一个不落)、链条清洗剂、飞轮扳手、补胎套装(光补胎片就囤了两盒,虽然五年没补过胎)、电动打气泵(带胎压显示,比手动的省劲儿多了,连给汽车补气都能用)、链条油还分干性、湿性和陶瓷款,根据天气和路况换着用。我老婆总说:“你修自行车的工具比楼下修车铺还全,咋没见你给别人修过车?”我理直气壮:“专业工具得配专业人士,万一给别人修坏了,砸了我‘自行车运动专家’的招牌咋办?”
身边朋友见我这阵仗,没少拿我开涮。每次聚会,总有人指着我手机壳上的骑行logo笑:“老杨,你这骑车是主业,上班是副业吧?看你买装备的劲头,比养个孩子还费钱,纯纯烧钱爱好!”还有人补刀:“你那辆车才几千块,装备钱都能买辆新的了,这不本末倒置吗?”
每次我都慢悠悠喝口茶,一本正经地反驳:“你们这账算得太片面,典型的‘只看投入,不算回报’。我这点装备钱,跟我二十年省下的药费、医疗费比,那简直是九牛一毛,连零头都算不上。”
作为常年跟自行车打交道的人,我太清楚运动对健康的增益有多大。自从2008年开始规律骑行,我就没怎么进过医院。每年体检,我的体检单干净得能当练字纸,血压、血糖、血脂三项指标比刚毕业的小伙子还标准,医生每次都问:“你平时是不是特别爱运动?这身体状态,比同龄人强太多了。”就连感冒这种“小毛病”,我都很少沾边,偶尔有点鼻塞流涕,骑上几十公里,出身大汗,第二天准好。
前阵子跟一个朋友聊天,他说他邻居才四十出头,因为长期久坐、熬夜,突发心梗住进了ICU,短短一周,账单就飙到了六位数,最后虽然救回来了,但后续康复还得花不少钱,人也遭了罪。我当时就想:大家总盯着ICU的账单瑟瑟发抖,觉得“健康好贵”,其实全搞反了。
真正贵的,是躺在病床上一动不能动,是看着账单上的数字束手无策,是想出门走走却被身体条件限制;而最便宜、最划算的,恰恰是现在就动起来,用适度的运动给健康“投资”。自行车运动本身就是低门槛、高回报的运动,只要有辆车,有套基础装备,就能出门骑行。我囤的这些装备,看似花了不少钱,但每一分都花在了“防患于未然”上:好的骑行服能减少风阻、保护肌肉,避免运动损伤;合格的头盔能在意外发生时护我周全;齐全的工具能让车子保持最佳状态,减少骑行时的安全隐患。这些投入,本质上都是给健康买的“保险”,而且是只赚不赔的那种。
人到中年,早就过了“为了酷而运动”的年纪,现在坚持骑行,更多的是一种对生活的责任。以前总觉得啤酒配烧烤、熬夜刷手机是快乐,现在才明白,骑着车在晨光里穿梭,感受风拂过脸颊的清爽;爬上山顶后,俯瞰城市全景的开阔;跟骑友们一路欢声笑语,互相鼓励着完成挑战的成就感——这些才是真正的快乐,是花钱买不来的健康和满足。
再说了,跟那些抽烟、喝酒、打牌的爱好比,骑行简直是“省钱天花板”。抽烟不仅伤肺,每天一包烟的钱,一年下来也得几千块;喝酒伤肝,朋友聚会一顿酒钱,够我买一套不错的骑行服了;打牌偶尔还会输钱,气坏了身子得不偿失。而骑行呢?除了初期的装备投入,后续的花费无非就是换个外胎、买瓶链条油,顶多偶尔跟骑友AA一顿简餐。最重要的是,骑行能让你少生病、少花钱,还能保持好心情,这性价比,还有谁?
可能有人会说:“我也想骑行,可没时间啊!”“我没你那么多装备,不好意思出门。”其实真没必要纠结这些。没时间?每天早起半小时,骑上车子绕小区转两圈,也是一种运动;没装备?一件普通的速干衣、一双舒服的运动鞋,再加上一个基础款头盔,就能开启骑行之旅。装备不在于多贵、多全,而在于你是否有行动的决心。
我那辆老美利达野狼8,陪我走过了城市的大街小巷,翻过了周边的大小山头,见证了我从骑行新手变成“老炮”的全过程。它虽然普通,但皮实耐用,就像健康一样,看似平淡无奇,却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而我囤的那些装备,就像是给这份财富加上的“保护层”,让我能更安全、更舒适地享受骑行的乐趣,也让我的健康账户越来越充盈。
今儿个这笔账,越算越明白:骑行不是烧钱,而是最明智的“健康理财”。与其等到生病后花大价钱治病,不如现在就骑上自行车,动起来、练起来。当你习惯了骑行的节奏,当你看到体检单上的各项指标都合格,当你能轻松爬上以前望而却步的山坡,你就会明白:那些花在装备上的钱,那些付出的汗水,都变成了最珍贵的健康,回馈给了你。
所以,别再嘲笑骑行爱好者“烧钱”了,我们只是把别人花在医院的钱,提前用来投资健康而已。如果你也想给生活算笔“健康账”,不如从一辆自行车、一套基础装备开始,加入骑行的队伍。相信我,用不了多久,你也会像我一样,算出一笔让自己惊喜的“收益账”——毕竟,健康永远是人生最宝贵的资产,而骑行,就是守护这份资产最好的方式之一。
更新时间:2025-11-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