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城市的天际线不断刷新高度,在无锡市中心仅15分钟车程的地方,却藏着一座"活着"的江南文化博物馆——惠山古镇。乘坐地铁1号线或4号线,在惠山古镇站下车,6号出口步行200米,你就能触摸到1300年前的砖瓦。这里没有过度商业化的喧嚣,只有青石板上回荡的历史足音。
惠山古镇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现存的118处古祠堂群堪称"露天建筑博物馆"。漫步其间,明代的山门、清代的戏台、民国的商铺次第展开。
最惊艳的是始建于北宋的"范文正公祠",飞檐翘角间依稀可见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风骨。转角遇见"杨藕芳祠",这座中西合璧的建筑,记录着清末实业家实业救国的雄心。
清晨6点,老面馆的师傅开始摔打银丝面,这项技艺已传承160年。面团在案板上"啪啪"作响,最终拉出细可穿针的面条,浇上现炒的鳝糊,成就一碗入选非遗的"脆鳝面"。
隔壁油酥饼店的第五代传人正将面团擀成蝉翼,180℃油温里,面饼绽放出金黄的菊花纹。最不起眼的豆腐花摊,用的是惠山泉水点卤,嫩滑中带着清甜。
每周二上午,锡剧名角会在古戏台开嗓,吴侬软语唱着《珍珠塔》。隔壁非遗展示馆里,惠山泥人大师正在捏制"大阿福",黑泥在他指间化作憨态可掬的福娃。若恰逢清明,还能看到"祠堂祭祖"仪式,身着传统服饰的长者,用古礼唤醒家族记忆。
择一处临水茶肆,用天下第二泉的泉水冲泡碧螺春。老茶客会告诉你,陆羽在《茶经》里盛赞过这眼清泉。傍晚移步酒坊,尝尝用泉水酿造的惠泉酒,琥珀色的酒液里,沉淀着李白的"醉卧惠山泉"诗意。就着一碟糟扣肉,看夕阳为马头墙镀上金边。
当夜色染蓝石板路,祠堂的红灯笼次第亮起。坐在百年银杏树下,听着晚风送来断续的评弹声,突然明白:所谓旅行,不过是借他乡的月光,照见自己遗忘的生活本真。返程的地铁上,衣袋里泥人阿福的笑容,和舌尖残留的酒香,都是惠山古镇馈赠的时光纪念品。
更新时间:2025-04-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