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观宁夏:雨终于下到了银川

这些天威记在潇湘大地可谓天天见到雨,真正的瓢泼大雨。那时候还在想,要是这个雨要是下到银川就好了,因为银川太需要雨水的滋润了。不曾想,今天这雨终于下到了银川。

说来,夏天到了,银川人喜欢下雨,同时又不喜欢下雨,给人一种矛盾的感觉。

喜欢是因为下雨可起到降温作用,同时会让山水变得清秀明亮,尤其在雨后第二天出游感觉极佳,并且每一张照片拍出来都堪称大片,让人赏心悦目。

更绝的是,要是雨势大些或者久一些,城里总会出现一道“奇观”,那就是在城里可以看“海”,还不止一处。不必远走沿海就能欣赏“海景”,虽然说不上波涛汹涌,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可也能让地处内陆的人们感受到大海的魅力,开车其中,还有种车当船的感觉,觉得这个“车船税”也能回本了。

威记第一次在银川城里看到“海”的时候,就有这种震撼的感觉!哪里有在西北的感觉,分明就在沿海。

不喜欢的理由就简单了,因为出行不便!

每次下雨看到城里的“海景”,都会有一个声音出现,那就是“下水管道适应不了短时大量的下雨,出现排水不及时造成积水,继而形成内涝。”这也让威记不禁想到银川十八怪的第一怪-“银川马路年年要翻晒”。

实情也好,理由也罢。既然都知道造成“海景”出现这个原因,为什么在“翻晒”的时候下水管不能再粗一点?一次性埋个大管不行吗?或者说作为“海绵城市”的试点城市,就没有这方面的预算和计算?

有意思的是,每次“海景”出现,都会有一些本来就能避免的温暖的场景出现,比如蜀黍在水中雨中指挥交通;比如环卫工人清扫积水等等。

其实防患于未然更能体现出城市的温度,不是吗?

但城市的温度,不应该仅仅体现在雨后的“温暖场景”里。如果能在规划时候多一些远见,施工时候多一分细致,或许就不需要总让环卫工人冒雨清扫,也不需要蜀黍站在积水中指挥交通。防患于未然,才是对人们真正的关怀。

雨会停,积水会退,可人们对城市的期待,却不会随着晴空而消散。下一次大雨来时,银川能否少一点“海景”,多一点从容?这或许才是这座城市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

当然了,城市治理的复杂性往往超出普通人的想象。那些看似简单的"埋大管"建议,背后牵扯着城市规划、财政预算、施工周期等多重因素。银川作为西北干旱地区城市,其排水系统原本就是按照少雨气候设计的,如今面对愈发极端的天气变化,确实显得捉襟见肘。

有趣的是,这场夏雨还催生出了独特的城市文化。朋友圈里"看海"的调侃此起彼伏,年轻人甚至开发出“积水打卡地图”,将各个积水点标注成网红拍照地。沿街商铺的老板们早已练就一身本领,雨势刚起就麻利地在门口垒起防水沙袋。而老银川人则会捧着枸杞茶站在阳台,望着雨幕中朦胧的贺兰山轮廓,念叨着“这场雨能顶半个月浇地的水”。

更值得玩味的是城市与自然的博弈关系。当人工排水系统力有不逮时,城郊的湿地却悄然承担起蓄水功能。那些平日里被诟病“占用开发用地”的湖泊洼地,此刻反倒成了缓解内涝的自然调节器。或许未来的城市规划,真该向这些存在了千万年的自然智慧取取经。

雨停时分,夕阳将积水染成金红色,整座城市仿佛被镀上一层柔光滤镜。小区孩子们穿着雨靴在水洼里蹦跳,溅起的水花里倒映着城市建筑的倒影。这场带来诸多不便的雨,终究还是给干燥太久的土地带来了生机。只是不知道,当下一场急雨来临时,这座城市能否展现出更从容的姿态?

这里是银川!发现银川之美,感受银川之美!

我是威记聊美食 ,用温暖的文字,讲述美食美味!谢谢阅读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5

标签:旅游   银川   宁夏   城市   积水   海景   感觉   蜀黍   内涝   城里   雨势   都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