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节再启!周末来地坛,体验健康潮玩之旅

5月23日下午,由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国中医药报》社承办的第十八届北京中医药文化宣传周暨第十七届地坛中医药健康文化节在地坛公园拉开帷幕。

本届文化节同步启动北京市中医药文旅消费季,首次覆盖全市16个区,设置148个中医药文化体验馆,融合中医药、非遗、文创、演艺与文化夜市经济元素,打造集文化体验、健康消费、科普传播于一体的中医药文旅消费新场景。开幕式上发布了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成果,启动了“北京中医药探源工程”“‘京彩四季 京彩中医’北京中医药文旅消费季工程”“百市千县中医药惠民活动一一北京东城站”。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刘俊彩,《中国中医药报》社社长陆静,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兼)、市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罗增刚,东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秋洁,副区长任江浩,区政协副主席贾邦,天津市中医药管理局二级巡视员刘晓梅等相关单位领导、各区代表、参展机构代表出席活动。

这场以“弘扬传统文化 共享健康生活——百草飘香润生活,中医药伴您健康行”为主题的活动,将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现代生活的鲜活气息巧妙融合,吸引了众多和游客前来体验。

走进地坛公园,非遗传承区、创新数智区、京津冀特色区、健康服务区、文化市集区五大主题区域宛如一幅流动的中医药文化长卷。

银杏大道上,非遗传承区的展位前人潮涌动。长春堂的传统炮制技艺展示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老师傅手法娴熟地切制药材,刀起刀落间,药香四溢。一位带着孩子的母亲感慨:“孩子第一次看到中药是怎么制作的,觉得很神奇!”“顺时而饮”品牌以节气草本饮品为载体,创新融合传统与现代。吴裕泰茉莉花茶制作技艺作为世界级非遗,以独特工艺吸睛,游客们细细品味着花茶的芬芳,感受着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

创新数智区则充满了科技感与未来气息。市民王先生正站在一台中医经络检测仪前,屏幕上实时显示着他的体质分析结果。“没想到中医还能这么高科技!”他笑着说。不远处,几个年轻人围着一台AI舌面仪讨论得热火朝天,机器通过扫描舌象给出健康建议,引得大家连连称奇。

京津冀特色区里,三地的中医药文化交相辉映。北京瑶医医院的展台上,独特的蟒针疗法吸引了不少好奇的目光;天津的版画艺术与中医药结合,一幅幅精美的药草图案让人爱不释手;河北的中药产品琳琅满目,游客们一边挑选,一边听工作人员讲解药材的用途。一位来自天津的游客说:“这样的区域联动特别好,能一次性体验到不同地方的中医药特色。”

健康服务区是现场最热闹的区域之一。来自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等22家医疗机构的专家们为市民提供一对一的健康咨询。李阿姨特意带着体检报告赶来,专家耐心地为她分析体质,并推荐了适合的调理方法。“专家讲得很清楚,还教了我一些日常保健的小技巧,特别实用。”她满意地说道。此外,市民们还可以体验耳穴压豆、推拿等传统疗法,或是品尝养生粥和代茶饮,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中医药的贴心服务。

文化市集区则像一座中医药的“创意工坊”。北京同仁堂的展台前,工作人员正在切制续断,药香扑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展位前,市民们翻阅着各类健康书籍;文创产品区里,艾草贴、中药香囊、化妆品、护肤品等小物件备受青睐。张女士买了一个中药香囊挂在包上,笑着说:“既好看又养生,还能当装饰,一举多得!”

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打通线上线下,骨伤科专业人员和志愿者结合医院骨伤科非遗项目在活动现场开展健康咨询和科普宣传,在线上则依托中医科普达人“中医小白羊”进行文化节直播活动。此外,医院还在银杏大道的宣传点位发放健康护照,邀请市民到鼓楼中医院京城名医馆打卡盖章,体验中医药文化,接受中医专家一对一健康咨询。

本届文化节将持续至5月25日,五大主题区域通过“文化科普+科技互动+健康服务+消费体验”等形式,聚焦中青年消费群体关注的热点,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随着“京彩四季·京彩中医”中医药文旅消费季的启动,这样的体验还将在文化周期间延续到全市16个区,让更多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文字:马昕竹

图片:王冉 马昕竹 主办方供图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25

标签:旅游   文化节   中医药   周末   健康   文化   北京市   中医   鼓楼   市民   东城区   中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