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8月10日至10月23日不到80天时间内,深圳七娘山“望郎归”徒步路线有3人死亡,分别是:
1、8月10日,27岁贵州男子蔡某,在望郎归徒步时,登顶时给女友发过照片,之后失联。10月18日,遗骸才发现,确认死亡。
2、 9月6日,58岁男性游客魏某前往深圳七娘山徒步后失联。多部门联合搜救,于11日找到了该男子,但已无生命体征。
3、10月16日,32岁徒步者钟某军在望郎归徒步时失联,21日被发现时已无生命体征。

“望郎归”为何成为不吉的“望郎归”了?
作者是一位徒步登山爱好者,有多次攀登雪山的经历,前几年来常去登四姑娘山,登顶过大峰、二峰、三峰,因疫情和年龄变老原因,这几年没有去登雪山了。今年五月想去挑战三峰,在三四月份连续进行了体能储备和测试,先后两次轻装上阵走“七大望东”(七娘山-大雁顶-望郎归-东涌村),结果都失败了。

这条线路本身就很长,长达22公里,累计爬升1400-1500米,耗时6~10小时,如果走了叉道,行程会加大,耗时也增加,再者,徒步者到七娘山脚下之前都要走一段路,从福田区出发的话,大约有1小时车程。

作者第一次穿越“七大望东”就是因为在叠福山隧道口因堵车耽误时间,导致登山时间不够,最后到大雁顶四号观景台时,计算时间,非常紧张,和同行“搭子”商量,最终放弃了前往“望郎归”的计划,从大雁顶四号观景台处下山,变成了“七大”穿越。

七娘山是横在大鹏岛南端,东边是大亚湾海,西边是大鹏湾。七娘山~大雁顶属于火山地质结构,有火山岩柱群、侏罗纪古生物化石长廊等地质遗迹,已列为国家级地质公园,有很复杂的海岬地貌。

南海夏秋季西南季风活跃,台风一个接着一个,对海岸线影响很大,平时山顶风大,晴天山上酷热,而雨后初晴大雾笼罩。在山顶可以看到云海,十分壮观。但大雾对于徒步者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弄不好就迷路。

作者第二次穿越“七大望东”时,在大雁顶就遇到阵雨,虽然带了雨衣,但鞋子打湿了,因此不宜继续徒步,选择了下山。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谨慎的人,从安全角度说,我的选择是对的,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一个很小的细节就会导致出大问题,这是我多年登山得出的经验,因此,改变计划。徒步最忌讳情况有变而计划不变。
大雁顶周边有大片未开放区域(如"望郎归"区域),该区域因缺乏维护且存在悬崖、灌木丛等危险因素。还有可能遇到毒蛇、毒虫、马蜂等。

因两次穿超“七大望东”不成功,作者第三次是反穿,即从东涌出发,往望郎归走,终于到达望郎归,实测体验,感觉望郎归确实有些凶险,特别是沿海边礁石路穿行,有跌下悬崖峭壁的可能。
作者分三次走完“七大望东”线路,之后不久,8月10日,一名徒步者失联,因家人在网上发布悬赏寻人启示,而很长时间没有找到人,影响很大。

作者有感而发,写过一篇文章,一是提示徒步登山爱好者走“七大望东”不要独自一人前往,宜跟随团队,或者约一个徒步的“搭子”,互相照应。二是徒步者不要进入未开发的区域,宜沿徒步者踩出的道路前行,到望郎归,不要走海边的礁石路,应走山脊线路。三是文旅部门应设置提示牌,对危险地带建设护栏、铁链、保护绳等。

没想到悲剧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了。
深圳有几多徒步穿越线路,风景非常优美,如“七大望东”(22公里)、“三水线”(也叫五行线,21公里)、“排牙山”(15公里),徒步穿越都要6小时以上,对徒步者的体能、经验都是一个考验,穿越过程中变数很大,因此存在一定的危险。

在此,作者重申以上三条内容,还加一条,徒步者中途遇到一些问题,首先考虑的是生命安全,千万不要硬撑,这次完成不了计划,下次再来。毕竟,生命第一。
更新时间:2025-10-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