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险本溪水洞的亲身经历

原创:李卫国,来源:印象本溪。作者简介:李卫国:中共党员,本科毕业。1955年出生,1972年就读于本溪市第一中学,同年入伍。现为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冀鲁豫分会会员。

位于辽宁省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谢家崴子村的本溪水洞,以其独特的岩溶景观和地下暗河而闻名遐迩。然而,这个经历了40多万年的漫长时光雕琢而成的自然奇观,其发掘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大约七至八岁的时候,曾进过一次本溪水洞。

当时本溪市区到本溪县小市只有一条铁路。市交通局因为资金和技术上的困难,迟迟没有修建公路。本溪市只好请求驻扎在市区附近的64军帮助,64军派出工兵帮助市交通局在一些地段爆破,最终修成一条从本溪市区到小市的简易公路。

当年,我的父亲李文甫(时任中共本溪市委书记处书记)带着我住在本溪温泉寺疗养院,疗养院里还有其他叔叔、伯伯们。有一天我与父亲还有一些叔叔、伯伯去了本溪水洞,一共去了大概有一、二十人。到的时候,水洞岸边已经停放了两艘橡皮船和一艘木船。当时的水洞洞口很暗,站在岸边就感觉到很冷。去的人不少,但只有我父亲带着我和周家华叔叔(时任本溪钢铁公司副经理)上了橡皮船,其他人都等在岸边上。

我们分乘两艘军队橡皮船,一条船上坐着父亲、我,还有两位市委保卫处的叔叔;另一条船上坐着周家华叔叔和另两位保卫处的叔叔。

我们进去的时候穿的是棉大衣,保卫处的叔叔们带了手枪,还有两个五节电池的手电筒。一过水洞口瞬间就感觉到寒气逼人,越往里走越冷。我们基本沿着水道中央走,始终用手电筒看水面、看水洞顶部和水洞两边。我边走边随着手电筒的光好奇的看洞里都有什么,听大人们频频发出“洞顶和两边的造型都是天然形成的,太美了,巧夺天工”的感叹。手电筒照向水里,水清澈透底,用手摸下水,冰寒透体,大人们说水里面不会有鱼。我们的船行进得比较快,一直行驶到水洞的尽头,出现了旱洞。高于水洞水位的旱洞和水洞的交接处,传来“哗啦、哗啦”的流水声,不知道是水洞的水往旱洞的地下暗缝里流,还是旱洞的地下水往水洞里流。当时保卫处的一位叔叔问父亲是否还要进入旱洞看看,我父亲说:“不用了,回去吧。”

我们回去时船行驶的比较慢,反复用手电筒看两边自然形成的造型。走到一块比较大的钟乳石旁时,为了看清楚钟乳石上的东西,父亲和我坐的船就往边上靠了靠。结果刚靠边,就听到“刺啦”一声,保卫处的叔叔立刻说:“不好,船要漏。”说完那个叔叔就上了钟乳石。我一听,害怕地大哭:“我要死了,见不到妈妈啦。”我父亲大声呵斥我不要哭。我被另一位叔叔拉上钟乳石,我们都上了钟乳石。

站在钟乳石上,保卫处的叔叔打枪向外面报信。打了有好几枪,外面没有回音。我父亲说别打了,出去报信吧。周家华叔叔那艘小船上的一位保卫处的叔叔上了钟乳石,换我和父亲上了周家华叔叔的船。我们出去后,立刻用木船进去把里面的三位叔叔救出来了。

这段我记忆中的本溪水洞探险经历,尽管过去了六十多年,但依旧记忆犹新。2012年我回本溪时又去了一次本溪水洞,给我的感觉是好像游船没有走到头,因为我没有看见里面的旱洞。

李卫国青年时期照片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4

标签:本溪   本溪市   橡皮船   钟乳石   木船   船上   岸边   手电筒   叔叔   父亲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