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节刚过,某社交平台上一条帖子炸了:“5天4晚豪华日韩邮轮游,799元/人!”
评论区瞬间沸腾:“这价格是船票还是公交票?”“邮轮公司疯了?比三亚打车还便宜!”
然而,这并非孤例。据多家旅游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暑期至今,邮轮航线尾单甩卖已成常态,部分航次价格甚至腰斩。
比如某8天7晚的海景房尾单,人均仅2650元,还能免费升舱到阳台房,总价比正常预订便宜近一半。
一位邮轮从业者无奈表示:“现在代理甩舱比菜市场甩卖还狠,邮轮消费已经疲软到靠‘骨折价’续命了。”
而邮轮“白菜价”背后的真相也显而易见:首先是最近这些年邮轮运力暴增,但市场需求并未同步爆发。
其次是二次消费陷阱:低价船票只是引流手段,邮轮公司真正的盈利来自船上消费:酒水、网络、演出、岸上游等项目,价格虚高到离谱。比如一杯可乐卖30元,WiFi套餐每天100元起步。
最后则是为了保本,毕竟白菜价也是钱,总比空着要好。此外,邮轮公司削减服务人员、降低餐食标准。
某6000人载客量的邮轮,服务人员仅500人,乘客吐槽:“找个服务员比找对象还难!”
有网友直言:“你以为薅到了羊毛,其实是邮轮公司拿你当韭菜——先割船票,再割钱包,最后割你的耐心!”
宣传照里甲板日光浴、龙虾大餐、水上乐园狂欢……现实却是:吃饭靠抢,尊严靠边站。
年轻人小张花了799元登船,本想体验“中产标配”的邮轮生活,结果第一天就被震撼教育:自助餐厅里,大爷大妈以“百米冲刺”姿态冲向餐台,瞬间清空三盘炒饭。
轮到小张时,只剩几块蔫巴的西瓜和凉透的炸鸡块。“我以为上了邮轮,结果进了老年旅行团食堂。”他苦笑。
更离谱的是,付费餐厅也玩“开盲盒”。有网友吐槽:“点了份牛排,端上来却是炒面,服务员说‘厨师随机发挥’。我花了200元,就为吃这口薛定谔的饭?”
邮轮上的水上乐园号称“网红打卡点”,但实际开放时间屈指可数;泳池里大爷们泡澡式占位,年轻人想游个泳得排队半小时。
就连KTV包间也被广场舞大妈征用,音响里循环播放《最炫民族风》。
一位游客自嘲:“上船前我以为自己是《泰坦尼克号》的Rose,上船后发现自己只是《釜山行》的路人甲。”
邮轮靠岸后,导游会“贴心”推荐“自费项目”:人均500元的“深度游”,实则是拉去免税店消费3小时。
想自由行?得交300-1200元“离团费”。网友@旅行黑洞直言:“我以为去了济州岛,结果逛了一天义乌小商品城韩国分店。”
此外,邮轮上的卫星网络慢如2G,价格却贵过星巴克。1GB流量套餐售价300元,发条朋友圈堪比“烧钱行为艺术”。
有游客调侃:“上船前我是社媒达人,下船后我成了禅修大师。”
还有就是,船上就医费用高得离谱。一次普通感冒问诊费500元,开药另算。
更坑的是,医保通常不覆盖,除非邮轮挂欧盟国旗(比如地中海航线)。
网友@健康第一吐槽:“在邮轮上生病,比遇上海盗还可怕!”
除了上面这些,你可能还会遇到隐形消费,防不胜防!
部分邮轮每天自动扣除10欧元“服务费”,美其名曰“对员工的鼓励”。“免费饮品”仅限白开水,想喝可乐?请支付30元/罐。
船上摄影师热情帮你拍“大片”,最后一张照片收费100元,集齐九宫格直接掏空钱包。
根据真实的市场行情来看,低价邮轮的主力客群是“有钱有闲”的银发族,而年轻人则成了“误入老年派对”的尴尬存在。
老年人5点起床晨练,年轻人熬夜蹦迪,隔音差的内舱房让双方互相折磨。舞池里大爷跳交际舞,大妈跳广场舞,年轻人只想躲进角落刷手机——如果网络没崩的话。
从餐食到躺椅,从麻将桌到洗手间,两代人上演“海上大逃杀”。网友@社恐青年哀嚎:“我以为邮轮是治愈社恐的地方,结果成了社交恐怖分子的集训营!”
尽管吐槽声不断,但中国邮轮市场仍在膨胀。2024年国产邮轮“爱达·魔都号”首航即爆满,国际邮轮公司也加速回归中国市场。
专家指出,当前价格下跌并非“崩盘”,而是供需调整后的理性回归。
如今的邮轮旅行,像极了一场“没苦硬吃”的行为艺术:年轻人一边骂骂咧咧,一边为低价心动。
邮轮公司一边降价求生,一边压缩成本。或许正如网友总结:“800块的船票,买不到8000块的体验,但能买到一次终身难忘的‘人间观察’。”
所以,若你决定登上那艘“白菜价”邮轮,请务必带上佛系心态、泡面零食,以及——一副隔音耳塞。
本文作者 | 老A
责任编辑 | 蓝橙
策划 | 蓝橙
更新时间:2025-04-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