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天水人,一直以为,天水古城和国内众多的古城一样,都是一些经仿古建筑包装的伪民俗、各类不靠谱的传说掩盖的新兴商业,昙花一现的网红打卡地和一些过度搞笑、搞怪的直播。到天水古城一转,才知道自己对故乡竟然如此陌生。
天水火车站
我家在天水农村,靠近陇南叫南路,进一次城很难。第一次进天水城看病,老父亲领着我天不亮就出发,走了十几里路,来到平南坐班车,然后到天水市的车站,坐车到北道,找到防疫站工作的姑夫。除了急急忙忙地赶车、坐车,感觉到城里人多外,没有其他印象。初中毕业后,通过预选,随同四五个同学到天水参加中专考试。那时,第一次吃雪糕、第一次喝啤酒,第一次到大众浴场洗澡、第一次到伏羲庙参观。那时,感觉到天水城人多、车多、楼多、有钱人真多,自己要是考进城里多好。
伏羲庙
中专成绩出来后,刚过分数线,老父亲领我在平南集买了一笼鸡蛋,来到天水城找远房亲戚,天水一个中专学习的老教师,看能否找到关系,能让市上的哪所中专录取。老父亲说,亲戚的祖上曾出过一位县长,亲戚教的学生多,可能帮上忙。最终我还是落了榜,才知道普通老百姓办点事确实困难。参观高考时,考点在天水三中。当天,住在村里在天水的“副业队”,就是民工队搞建筑。在哪吃了一顿缺油少盐、筷子都捞不起的面条,看到满身是白灰的村里人,决心离开农村,来到天水上学、然后分配一个正式工作。
开天明道
工作有了,结果在陇东庆阳。过年回家,天水成了中转站。每次急匆匆来,又是急匆匆走,根本就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了解天水城。但是关于天水的一些文章、一些新闻却十分关注,对天水的历史从故纸堆里的文字,堆砌起了一个历史文化上的故乡。
天水的由来
天水古城,确实很古老。秦武公十年(前688年),秦人西征,灭邽戎、冀戎,设置邽县(今秦州)、冀县(今甘谷东南),这是见于史载最早的两个县级行政设置。郦道元《水经注》:“上邽县,旧天水郡治,五城相接。北城中有湖水,有白龙出是湖,风雨随之,故汉武帝元鼎三年改为天水郡。”
赵氏天水堂
这次清明回天水给先人上坟,路过了新建的天水古城,看到了启汉楼,有人正在直播。由此进入在古城,走马观花,才知道天水古城不全是没有文化底蕴的仿古建筑、昂贵的小吃和没多少意思的打卡地。还有古树、古院落。听说天水古城有大小街巷11个,院落229个,其中保护院落132处,重点文物保护院落居然有55处。汉将军府,据说建于清代,不知道是不是与飞将军李广有关。与杜甫有关的“寓园”,品读唐诗,追慕诗圣在天水南郭寺留寓的岁月。“赵氏宅院”,为赵氏三院之一。荣氏福新办事处,为民族资本家荣德生、荣宗敬两兄弟的福新面粉厂在天水的办事处遗址,都值得慢慢探究。
古树随处可见
能体现一个地方历史的,不是古建,而是古树。不管是伏羲庙,还是玉泉观、南郭寺,天水的大街小巷,都有参天的古树,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岁月。有人统计过,千年以上的古树就有60多株,为全国之最,三百多年以上的古树300多株。古树无言,却是古城历史的经历者、见证者。杜甫有诗,说的可能就是南郭寺的南山古柏:“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俯仰悲身世,溪风也飒然。“
街头塑像
至于风味特产,外地人喜欢吃的,本地人不一定喜欢。加上交通发达,南来北往的美食,在哪里都可以吃到。一些所谓名吃,只不过是长时间约定俗成的概念化称呼或者一时的“网红”而已。这次,仍然没有吃上“四合院”的网红食品“天水麻辣烫”,还需要排队。没想到一年之久,“麻辣烫”的热度仍然没有降下来。在我的印象里,天水好吃的天水呱呱、鸡丝馄饨、生汆面、素扁食,最爱吃的还是老家的馓饭、锅鲰子等。
老家的房子
回天水,老家的味道,天水古城的味道,热乎乎,忘不了。
更新时间:2025-05-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