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的九月,正是内地院校秋季开学报到、迎接新面孔的时间。
家长陪同学生前往学校开学报到
稚气未脱的小萌新们,挣脱了父母家人的束缚,从家乡来到陌生的城市,进入思慕已久的学府,开启一段令人期盼向往的生活,一切都是新鲜的,自然好奇又兴奋。
然而,有一位比较“特殊”的新生和家长却兴奋不起来——他们在报到的当天就惨被校方“拒收”,无法办理入学手续。
根据澎湃新闻独家报道,患有自闭症的考生小李同学,今年4月份通过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的选拔、推荐,被“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的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录取。校方也在数月之后向小李同学发放了正式的录取通知书。
李同学的录取通知书
8月30日,小李按照通知书上的要求,在一家人的陪同下赶到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江高校区报到。
报到时需要学生本人独立填写一张表格,小李同学填写速度比其他学生要慢。
为了缓和尴尬,李先生就跟现场的工作人员主动解释孩子有“自闭症”。
这一解释把办入学的老师差点“吓坏”,现场与领导反映汇报后,当即表示“我们不收自闭症学生”予以劝退,理由是“以后根本学不好,状况只会越来越差”。
李先生“无法接受”校方的态度,认为这对孩子伤害很大。李先生抱怨校方的审核、录取程序存在诸多疏漏,直至入学报到当天才通知学生和家长不予接收,使学生也错失了报读其他学校的机会。
报到现场卡壳,学校拒收李同学入学
其实,校方也在为自己感倒很“委屈”。
学校宣传部负责人回应称,学校的确向李同学发放了录取通知书,但该残疾人招生项目主要面向肢体残疾和言语残疾学生,面试时校方教师对李同学患有自闭症并不知情。因担心对学校正常学生造成影响,建议其找合适的学校就读。
针对这起“入学风波”,网络上形成两种针锋相对的意见,谁也不服谁:
网络配图
笔者认为,校方“劝退”的做法对李同学而言确实有点“残忍”,明明已经录取了,却在报到时“卡脖子”被劝退;但对其他学生而言则是一种非常明智和负责任、风险最小的举措——校方拒收罹患自闭症的学生入学,是基于维护学校最广大师生的合法权益和正常教学秩序考量的正当行为,应该支持学校合理行使这种职责范围之内的自主裁量权。
笔者支持校方的劝退做法,基于以下六点:
被部分网友指责的学校只是一所普通的职业技能教育学校,不是特殊教育机构和场所,尤其是针对心理、精神类残障的学生,它没有能力和办法开展相应的教学和日常管理活动。
学校在录取环节确实有漏洞,但笔者理解这种漏洞大概率是被残联、家长联合“套路”的“后遗症”,或被刻意隐瞒了李同学的相关病史,以至于学校一直误以为李同学只是肢体或语言方面有障碍,但心智应该正常而予以录取。
自闭症是一种渐进式的心理疾患,如今列入“残疾”的范畴,但很多非专门机构很难一下子将自闭症与残疾人的概念联系起来。这个与残联合作举办的残疾人技能培训项目可能被某些方面或人员钻了“空子”而演绎出这一幕风波。
自闭症同时属于精神类残缺、不易受控的疾病,而且不可逆转,如果不加以有效干预和治疗,自闭症会越来越严重,到目前为止无法“治愈”,只能延缓其恶化的进程。自闭症往往伴随狂躁情绪和暴力攻击行为,对周边环境和其他人构成较大的安全威胁。老师说出“以后状况只会越来越差”的话语虽然很刺激人,但“话糙理不糙”,道出了自闭症的基本规律。
家长称李同学症状很轻,有正常的生活自理能力,小学正常上学,初中就读特教学校,高中上广州重点职业高中。但是家长有所不知,大学跟之前的职高和义务教育阶段不可同日而语,学生必须有更强的自学、自理、自控和自律能力,还要跟得上正常学习、生活与社会交际等进度与节奏。另外,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操作性和实践性极强,自闭症患者能否顺利毕业让人存疑,谁也无法保证可以规避患者遭遇挫败后突然爆发和失控的危险发生。
发放了录取通知书不代表天然可以入学,录取通知书仅是“要约”而非合同,任何一方发现“货不对板”的情况,都可以主动撤回或撤销邀约,自然构不成合同违约。以前,大学入学还有体检和摸底汕试的环节,如果不过关,可能也无法正常入学。小李同学属于“身心健康”有风险,予以劝退,保障更多数正常师生的利益是学校应有之义。
最新消息,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将邀请专业机构对李同学进行专业评估,如果评估认定学生具备入读学校相关专业的学习和生活能力,学校将尽快办理入学手续。如果评估不达标,学校将负责推介其他合适的院校就读或直接推荐其就业。
应该说,校方能够做到这一步,属实是良心。
不管如何,由衷祝福小李同学在未来的日子健康快乐、好运相随。
#自闭症学生报到当天遭劝退#
更新时间:2025-09-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