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 | 雨中践行“四力”,探访“双世遗”的生态密码

采访团在雨中取景采访。

东南网4月19日报道(记者 卢金福 文/图)大雨滂沱的武夷山,云雾翻涌如墨,茶山若隐若现。

19日,由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福建省委网信委主办的“何以中国·闽山闽水物华新”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来到武夷山国家公园,开启了探秘体验、研学文化之旅和绿色优势产业之旅。此次活动采访团共70多人,既有中央媒体,也有全国地方媒体代表,还有主流商业平台。

采访团在月亮湾拍摄。

采访团乘车沿着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行驶在蜿蜒山路上,穿梭于九曲溪畔的密林与茶园间,撑着雨伞,穿着雨衣,深入山水间探寻生态与人文共生的“中国答案”。

此次,采访团冒雨深入“双世遗”地,沉浸式开展调研,正是开展学习教育的生动体现,也是新闻工作者践行“四力”生动写照。

采访团在三才峰采访导游。

武夷山国家公园是我国首批设立的五个国家公园之一,也是我国唯一一个既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又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国家公园。公园森林覆盖率达96.72%,是世界同纬度带现存最典型、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武夷山还是中国重要的茶叶产区,是世界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

那山,那水,那人。在“闽山闽水物华新”的宏大叙事里,武夷山不仅是自然与文化的瑰宝,更是新闻人挖掘鲜活故事、传递价值的生动现场。

采访团在正山堂采访。

采访团在茶生产车间拍摄节目。

“武夷山的茶叶生长秘籍是什么,为何能香飘世界?”“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何能万物共生?”“武夷山有何魅力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采访团带着自己关心关注的话题,探访了三才峰、月亮湾、武夷山国家公园宣教馆、桐木村等,深入采访制茶技艺传承人、导游、茶农、游客等,寻找生态答案。采访团以笔为媒、以镜头为眼,将所见、所感、所思,通过视频直播、短视频、访谈、图文、海报等形式,对外进行多维度的传播。

采访团在制茶厂房里采访制茶技艺传承人。

当“闽山闽水物华新”的追问与武夷山的雨声共鸣,这场雨中的探访,既是对中国生态文明实践的深度叩问,也是媒体责任与生态叙事交织的生动注脚。

这场雨中采访,不仅记录了一座山的呼吸与心跳,更折射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多维图景。大雨终将停歇,而在“双世遗”武夷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仍在延续。

采访团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宣教馆拍摄动物标本。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2

标签:物华   中国   多维   武夷山   生态   月亮   生动   国家公园   采访   密码   旅游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