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远方的家》边疆行4. 凭祥走边关】https://www.yspapp.cn/2nid
友谊关:千年雄关的烽火与新生
从南宁出发,沿着南友高速一路向南,不到两小时的车程,便抵达了祖国的“南大门”——广西凭祥。这里与越南谅山省接壤,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而此行的第一站,便是中国九大名关之一的友谊关。
站在关楼前,斑驳的青砖与朱红的匾额无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1885年的镇南关大捷,让这座关隘名震中外。导游指着城墙上一处凹陷的弹痕,讲起那段传奇:
法军炮弹呼啸而至,却在击中城墙的瞬间诡异地停止旋转,未爆的弹头滚落田间。老将冯子材怒斥“畜牲”,挥刀直指敌阵,将士们士气大振,最终击退侵略者。“或许是这城墙有灵,护佑着中华疆土。”导游笑谈间,骄傲之情溢于言表。
硝烟散尽,如今的友谊关早已褪去战火气息。关楼旁的口岸熙熙攘攘,中越两国的货车、游客络绎不绝。
一道分界线横亘在公路上,中国国道322的终点与越南1号公路的起点在此交汇。一脚跨出国门的游客们举着手机拍照,脸上写满新奇;而刚从越南归国的同胞拎着红木工艺品和咖啡,脚步轻快地踏回故土,连声感慨:“还是国内好!”
边贸小镇:蚂蚁搬家的财富传奇
凭祥的边贸,藏在离市区20多公里的弄怀与浦寨。这两个曾因地雷密布而人迹罕至的村落,如今成了中越边境最热闹的淘金乐园。
弄怀边贸点的清晨,商铺刚开门,操着浙江口音的吴老板已忙得脚不沾地。20年前,他带着义乌小商品“偷渡”来此,踩着雷区边缘的土路,靠肩挑手提做起生意。如今,他的店铺年营业额超500万元,货架上堆满越南人钟情的毛毯、服装和五金配件。“以前地雷排掉了,现在遍地是商机!”他笑得爽朗,屋外的货柜车正满载货物驶向友谊关口岸。
几公里外的浦寨,则是东南亚水果涌入中国的“第一站”。巨大的货场里,越南水果品种丰富堆积如山,批发价仅为市面的一半。
来自湖南的黄老板在此经营18年,从十几平米的杂货铺做到千平米的红木展厅。他的店里,越南小妹阿贤用流利的中文推销着椰子糖和芝麻软糖:“中国机会多,来了就不想走!”
红木江湖:天价家具与匠人匠心
若说边贸是凭祥的经济脉搏,那么红木文化街便是这座小城的灵魂。街道两侧,雕花门楼鳞次栉比,空气里浮动着檀木的幽香。
走进一家展厅,店主王老板正摩挲着一套标价1.2亿元的黄花梨沙发。木纹如山水泼墨,靠背上的“鬼脸”花纹是顶级木材的象征。“这套‘龙凤呈祥’用了十吨越南黄花梨,40位工匠雕了三年。”他语气平淡,仿佛在谈论一件寻常家具。
隔壁工坊里,东阳老师傅伏案打磨宝鼎沙发,木屑纷飞中,他的眼神专注如修行:“黄花梨长成要几百年,我们得对得起这木头。”红木生意背后,是凭祥人“化边陲为枢纽”的智慧。半成品从越南入境,经匠人精雕细琢后身价翻倍。每年一度的中国-东盟红木博览会,更让这座小城成为全球藏家的朝圣地。
地下长城:硝烟散尽的和平守望
凭祥的最后一站,是隐匿在平岗岭密林中的地下长城。1889年,抗法名将苏元春为抵御外敌,在此修筑千米坑道。拱形地道高约三米,屯兵室、弹药库、蓄水池一应俱全,甚至能直通界河取水。 钻入地道,凉意扑面而来。
来到炮台,向导王雷指着墙上的弹孔:“当年这里架着德国克虏伯大炮,一炮能打25公里。”如今,炮台只剩基座,但金鸡岭上的镇北炮台仍矗立着一门锈迹斑斑的巨炮——1907年,孙中山曾在此拉响起义的炮声。站在炮台远眺,友谊关口岸的车流如织,与山间的静谧形成微妙对比。历史的金戈铁马,最终化作了边民互市的喧闹与红木市场的沉香。
尾声:国门之畔的烟火与远方
离开凭祥前,我在夜市点了一碗越南鸡肉粉。摊主是位嫁到中国的越南姑娘,她舀汤时手腕上的银镯叮当作响。“凭祥变了,但有些东西没变。”她指了指碗里的小米辣,“就像这辣椒,中越人都爱。”
是啊,这座边城从未割裂历史与当下。友谊关的弹痕、红木街的雕刀、浦寨的果香、地下长城的回声……它们交织成南疆独有的叙事:一边是戍边卫国的热血,一边是开放包容的胸襟。
回望凭祥,夕阳为远山镀上一层金边。曾经的战场,如今的商埠,千年国门始终敞开——迎四方客,纳天下财,也默默守护着山河无恙的誓言。
远方的家,近在咫尺的传奇。
更新时间:2025-05-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