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江西广昌赴一场秋意之约

当第一缕凉风染黄树木,当午后的阳光变得温柔可亲,当山野间泛起成熟的芬芳,我们知道——虽然今年秋天的脚步有些踉跄,但她还是来了。

在秋天,动人的不止是层林尽染的美景,更是大地慷慨的馈赠。这个季节,用最诚意的姿态,邀我们共品时光沉淀的滋味。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江西广昌,赴一场秋意之约。


稻浪翻金


金秋时节,稻谷飘香。眼下正值晚稻收割时节,全县各乡镇晚稻陆续成熟,迎来丰收季。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片在秋阳下低垂的金色稻浪。一串串沉甸甸、金灿灿的稻穗铺满田野,自成一派风景,仿佛在诉说着这个秋天的丰饶。

头陂镇丰收的稻田 曾恒贵摄

“今年气候好,管理也得当,收成比往年都要好。”正在田里忙碌的村民直起腰来,擦了把汗,脸上是藏不住的笑意。收割机的轰鸣声与打谷声此起彼伏,谱成了一首最朴素的丰收协奏曲。

沉甸甸的稻穗 徐维栋摄

而在水南圩乡,另一场关于“种子”的丰收正在上演。“赶花授粉”,这个听起来颇有诗意的词,其实是杂交水稻制种中最关键的一环。令人惊喜的是,从前每年要花一万多元请技术员的张杨村,如今在村干部杨秀香的带领下,人人都成了制种能手。

这抹金色,不仅是碗中的软糯香甜,更是乡村振兴路上最动人的色彩。

鱼稻共生


如果你在秋天来到塘坊镇,一定会被这里的“鱼稻共生”所吸引。稻因鱼而优,鱼因稻而肥。稻花鱼以飘落的稻花为食,生长周期虽长,却沉淀出了更紧实的肉质和更鲜美的口感。这里的好山好水,孕育出了市场上供不应求的生态佳品。

村民正在捕捉稻田鱼 曾恒贵摄

“公司+党员+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让这片土地实现了“一田双收”的美好愿景。截至2025年,全镇稻花鱼产业规模达2200亩,综合产值660万元——这些数字背后,是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最美转化。

塘坊稻田鱼丰收 曾恒贵摄

如今,从全镇到全县,稻花鱼产业成效显著——全县一年稻花鱼总产量达2000来吨,产值约六千万元。这份来自稻田的“增收密码”,正在为更多农户打开致富之门。

如玉白莲


作为“中国通芯白莲之乡”,广昌的秋天浸润在莲香里。在江西供销(广昌)农商物流大市场的白莲交易集散中心,白莲交易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莲农与经纪人热烈地交流着,吆喝声、议价声、欢笑声,交织成最生动的市井画卷。

正在进行的白莲交易 曾恒贵摄

通过航天育种培育出的“太空莲”系列良种,以花多、蓬大、产量高、品质好的优势深受莲农喜爱。目前,全县11万亩白莲迎来了丰收,预计产量约9000吨,综合年产值达36亿元左右。

广昌通芯白莲 曾恒贵摄

这一粒粒通芯白莲,串起的不仅是产业链,更是千年莲乡的文化传承。

林间珍馐


走进旴江林场的林下经济产业园,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灵芝王国。在郁郁葱葱的树荫下,一朵朵褐色的樟树灵芝从菌棒中探出头来,等待着人们的采收。

工人在采摘樟树灵芝 曾恒贵摄

丰收时节,工人们穿梭林间进行采收,尽管汗水湿透衣背,但看着一朵朵饱满的灵芝入筐装车,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欣慰。

樟树灵芝丰收 曾恒贵摄

县城另一处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大棚内又是一番热闹景象,有机茶树菇迎来集中上市季,淡淡的菌香在空气中弥漫。村民们穿梭其间,弯腰采菇、快速装筐、接力搬运,动作娴熟利落,丰收的笑意藏在每个人眼底。

茶树菇丰收


这份丰收的背后,离不开企业的产业化支撑。依托工厂化标准生产,这里的有机茶树菇远销欧美,年亩产效益达103万元,既稳住了村民的 “钱袋子”,也为当地菌菇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真正成为撑起村民好日子的“致富伞”。

油茶满枝


这个季节,如果你走进尖峰乡沙背村的油茶基地,一定会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漫山遍野的油茶树上,青红相间、圆润饱满的油茶果挂满枝头,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

成熟的油茶果挂在枝头 丁健摄

村民们挎着口袋、背着背篓,穿梭在油茶林间,动作娴熟地采摘着油茶果。不一会儿工夫,果子就装满了背篓,喜悦的笑脸与秋日的暖阳交相辉映,俨然一派丰收盛景。

农户采收油茶果 曾恒贵摄

近些年,尖峰乡立足生态油茶资源优势,建立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发展了“油茶+茶树菇”“油茶+精深加工”“油茶+旅游”等套种模式,实现一地多产、效益翻倍。

农户采收油茶果 曾恒贵摄

截至目前,全县油茶种植面积达15.9万亩,油茶产业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这漫山遍野的油茶林,真正实现了添“绿”又添“金”。

柿染清潭


赤水镇清潭村的秋天,是被柿子点亮的。1500余棵柿子树上挂满了金灿灿的果实,村民们灵巧地采摘、削皮、晾晒,将秋天的馈赠制成甜美的柿饼,整个村庄都弥漫着甜蜜的气息。

村民正在为采摘下的柿子削皮 徐维栋摄

村民黄秉兴是村里的柿子种植能手:“一天能摘150斤左右,做成柿饼能有100斤,批发价最低5块钱一斤。”算下来,他一天的收入能有500元。

削完皮的柿子正在晾晒 徐维栋摄

那些铺满庭院的柿饼,在阳光下渐渐穿上金色的外衣。从米糠烟熏到反复晾晒,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代代相传的智慧,清潭村的柿饼以自然的香味和绵密的口感征服了市场。

赤水清潭的柿饼 徐维栋摄

目前,赤水镇超过20年树龄的柿子树有1000多棵,加上新栽的壮年挂果树,产量可达20万斤左右,年销售额达到50余万元左右,让这份甜蜜的事业愈发红火。

有人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在广昌,秋天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展现——是稻田间挥洒的汗水,是白莲上散发的清香,是菌菇中蕴藏的创新,是柿饼上洒落的阳光,是茶油里流淌的传承。

这个秋天,不妨放慢脚步,看万物收获,品大地馈赠,感受每一份辛勤如何被季节回报。因为最好的秋天,不仅在诗词里,更在我们认真生活的每一天里。



来源:广昌县融媒体中心谢欣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4

标签:旅游   广昌   秋意   江西   油茶   白莲   柿饼   秋天   赤水   樟树   稻田   灵芝   村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