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武飞:从草原到星海的追梦者

通讯员 占康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璟瑄 记者 张渺

10月30日,深秋时节,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前,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正式亮相,瞬间将亿万国人的目光汇聚于此。在三位航天员中,一张年轻却坚毅的面庞格外亮眼——他便是刚度过32岁生日的航天员武飞。这位出生于1993年的年轻航天人,不仅是我国执行任务最年轻的航天员,也是我国航天员队伍中最年轻的航天员。

“这是时代赋予我的最大幸运,我会用百分百的努力去回报!”面对镜头,武飞的话语朴实而充满力量。此刻,他已握紧通往星河的“船票”,即将带着祖国的期盼与亲人的牵挂,在400公里高空的天宫空间站,书写属于新一代航天人的青春篇章。

2025年6月24日,武飞在进行手控交会对接训练。孔方舟/摄

深秋的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草原褪去了夏日的热闹,收割后的草料堆成了小山,牛羊归圈,耕地静待来年春播。

武飞的童年,一半是草原的星空与牛羊足迹,一半是父亲灯下辅导数学的时光。在武飞眼里,那些数字、定理、公式不像枯燥的符号,反倒像草原夜空的星星,每一颗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我的父母朴素地坚信,读书改变命运。他们拼尽全力托举我飞出茫茫草原,才有了今天,我能飞向渺渺星河。”谈及父母的付出,武飞始终心怀感恩。

高中时,武飞迷上了看军事杂志。看着杂志里的武器装备图片,热血少年的心里燃起了壮志:“什么时候我们国家的武器装备能站在世界领先的位置?”

这份渴望,让他在2010年盛夏填报高考志愿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专业——646分的高考成绩,为他叩开了逐梦航空航天的第一扇门。

本科毕业后,他继续留校攻读硕士学位。“有人说,科学家是发现世界上已经存在的道理,工程师是创造世界上没有的实体。”武飞说:“我想成为一名工程师,用双手造出守护祖国的‘利器’。”为此,读研期间,他选择了战斗机燃油箱惰化系统研究,做了大量实验和实操锻炼。

毕业后,怀着报效祖国的初心,武飞走进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彼时,中国航天正迎来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他参与了载人航天、月球与深空探测等多类航天器的研发验证。

武飞的工作主要是进行航天器热试验,也就是在地面通过专门实验室模拟太空的真空、极端高低温环境,检验航天器热控系统能否正常调节温度,同时排查航天器材料是否因冷热交替出现开裂、变形等缺陷,确保航天器在太空中能稳定工作的关键测试。

为了获得大批量可靠数据,一次热试验往往要持续半个月甚至更久。武飞和同事们常常睡在实验室里,24小时轮班值守,记录数据、巡检设备、把控质量。当试验成功的那一刻,他觉得所有的努力都值得。“那种参与国之重器建设的自豪感,是什么都换不来的。”

时间回到2019年,武飞收到了一份关于选拔航天飞行工程师的通知,瞬间振奋不已:“作为地面工程师,要是能到太空亲自操作自己参与设计的设备,把地面实验搬到真正的太空环境中,对我来说意义非凡。”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初选过后,复选阶段的航天特因环境考核成了最大挑战——转椅、离心机等项目,对身体耐受度的要求极高。在承受8个G的重力加速度测试时,武飞的面部被压得变形,眼泪止不住地流,呼吸几乎难以维持,每一秒都在挑战极限。

心之所向,终成正果。凭借这份执着,武飞一路过关斩将,成功突围。

2020年9月,我国第三批航天员选拔结果公布,不到27岁的武飞赫然在列。

得知消息时,他正在厂房里调试核心舱的热试验设备。看着眼前自己亲手呵护的核心舱,未来将成为守护自己的“太空家园”,幸福感与自豪感油然而生。

从一名科研工作者到一名航天员,武飞要跨越的难关远比想象中多。

刚进入航天员大队时,体能关给了武飞“下马威”。他的跑步、力量等项目的成绩,与飞行员出身的队友相比差距明显。

焦急之下,他曾试图“突击训练”,却险些因运动过量导致损伤。后来他逐步调整心态,把体能训练当成一门“学科”:反复向体训教员请教科学方法,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训练计划,从基础动作练起,逐步提升强度。渐渐地,他的体能成绩稳步达标。

2023年7月6日,武飞水上救生训练前进舱。孔方舟/摄

第一次水下训练中,武飞在安装“上脚限位器”时,始终无法与厚重的水下训练服“磨合”。指令长张陆在水槽边观察许久,及时指出问题:“要学会借力、卸力,而不是硬抗。”随后,张陆把自己的训练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掌握技巧后,武飞终于“驯服”了训练服,动作一气呵成。“他很善于学习,总能快速摸准事情的窍门。”张陆这样评价这位年轻的队友。

以前做地面工程师,武飞只需在“航天器热控”领域深耕;成为航天员后,却要掌握热学、力学、空间材料学等多领域知识。“以前是‘学深’,现在还要‘学广’。”

“假如空间站内出现设备损坏,地面也无法完全判明情况时,在故障排查、维修过程中,航天飞行工程师就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借助自己的知识背景准确定位问题,同时以万无一失的操作配合地面共同解决问题。”武飞说:“我一直在争分夺秒补短板,就是期望能自己能保护空间站安全稳定运行。”

角色的变化也带来了责任意识的转变。作为地面工程师时,武飞只需要把他所属分系统的工作完成好。如果把载人航天工程比作一棵大树,他的工作只是其中的一个枝丫。但成为航天员后,他在太空的每一个操作,连接的是一个个分系统的工作,是一个个科研团队的心血,关系着一项项任务的成败。

接到入选通知的那一刻,武飞既激动又清醒:“圆梦的幸福背后,是更重的责任。”从专业技术训练转入任务强化训练后,他对自己的要求愈发严格。

作为航天飞行工程师,武飞的职责主要是对空间站组合体的平台照料与站务管理,以及设备的维护、维修和升级等等。“太空实验室承载着无数科研人员的智慧和期待,我的工作是要确保其中每个环节都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2025年8月28日,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武飞(左)、张陆(中)、张洪章进行植物培养训练。徐部/摄

如今,武飞的心中装满了对太空的期待:他想亲手完成和热学相关的燃烧实验、流体动力学实验,用专业知识探索太空的奥秘;想透过舷窗眺望故乡,在星河间寻找草原成长的轨迹;想体验太空漫步,与宇宙实现“零距离”接触;还想和队友在太空过新年,把中国航天人的祝福送往宇宙。

小时候,武飞总爱躺在内蒙古草原上仰望星空,那时的他总觉得星星仿佛触手可及,将他温柔地包裹着;如今,他即将飞向太空,以全新的视角凝望浩瀚星河。那片曾经令他心驰神往的星空,终将成为他追逐航天梦想的新舞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酒泉10月30日电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31

标签:科技   航天员   草原   武飞   太空   航天器   工程师   地面   工作   星河   酒泉   空间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