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规模的核心指标,也是联合国区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关键参考依据。但很少有人知道,每个国家的GDP计算方式都存在一定差异,总结起来,有的实事求是,有的则是方式成谜,虚报成绩。
而印度在近些年被誉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GDP年增长速度即便中国都比不上。俄罗斯战略专家对此作出解释:“按照印度的计算方式,中国才是绝对的世界第一!”
那么,印度在计算GDP的时候都有什么猫腻?和中国的计算方式又有哪些区别?
在国际形象上,印度政府就经常被外界评价为一个十分热爱“面子工程”的国家,这一点在今年5月的印巴冲突中就可见一斑,明明被巴基斯坦打得落花流水。
事后为了掩盖败绩,还搞出“赢学”演讲,催眠民众相信自己没输,即便外媒将具体损失列了个清楚,也是一直嘴硬。
以此维持自己的“大国形象”,到GDP计算上,印度政府也是如出一辙,计算方式成谜。印度的经济极速增长是从2015年开始,并不是说这一年印度制造业振兴了,得到了西方国家大量投资。
而是在这一年,印度改变了GDP核算法,对GDP核算方式,世界各国主要有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这三种。一个国家往往会以其中一个为主,再结合其他方法校验,得出自身在一定时期内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像美国计算GDP的时候,除了制造业,还会将资本化创新活动纳入其中,包括研发娱乐IP、养老金负债等等,比较强调“知识经济”贡献。也包括对房地产租金的细致统计,如“自有住房虚拟租金”,就是业主给自己付房租的潜在经济价值,以此拔高GDP总量。
按理来说,稍微注点水是人之常情,可像印度这种大部分都是水的情况,是十分少见的。
在2015年GDP核算改革以前,印度的GDP计算主要依据,是各行业的生产和支出数据,但对非正规部门和新兴经济领域计算有限。
这里的非正规部门,一般就是指区别于大公司、上税的工厂之类的中小企业,像小手工作坊、摆摊卖食品的底层经济往往不会算在里面。可在改革之后,印度政府属于是打通任督二脉,只要能看见钱流动的地方,全部计算入国家GDP总量。
像街头小贩、家庭手工业,甚至农村交易的牛粪制品都在其中,对于中小型企业的产值估算也更倾向于“企业财务报表”,而不是根据每年上交税额进行的实际调查。而印度很大一部分小企业是没有专业财务报表的,那就属于蒙着眼写数字,想自己挣得多了,就多写点,想少了就低点,突出一个“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开始在国家GDP总量上玩“放卫星”,对农业附属活动,如家禽养殖、手工编织这一类经济,印度也完全计算在GDP总量中,导致农业GDP也存在大量水分。
这里面为印度GDP实现大量年增长基础的就是流动摊贩,印度“美食”是底层人民赖以生存的一个行当,规模较为庞大。在核算方式改革以后,印度统计部门曾把流动摊贩收入估算值,在经济总量中的占比拉到了47%。
此外,像突突车改造作坊也都被列入制造业经济数据,总结下来,只有想不到,没有印度统计部门找不到的“经济”。得益于这套逆天的计算方式,在一定时期内,印度被认为是全球GDP增速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之一。
根据印度《德干先驱报》报道,印度即便2024到2025财年受限于私人投资低迷,以及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依然可以达到年增长6.5%的数据。
这还是疫情爆发以后,印度GDP年增长中最慢的一年,而摩根士丹利等国外媒体,也认可了印度的经济增长。还预计印度在2025年和2026年的实际GDP增长率会分别达到5.9%和6.4,是所有国家中增速最快的,这一波属于是,西方媒体一起陪印度做假账,维持虚假繁荣。
以2024年同期GDP年增速为对比,中国为5%,印度为6.4%,这里面的门道不是出在实际经济增长上,而是两国完全不同的核算方式。中国在计算GDP的时候,主要是以生产法为主,兼顾支出法,最重要的是计算出来的GDP有没有相关产品和相关价值所对应。
重点考察各个行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服务总额,同时也会公布消费、投资和进出口数据。如农业生产中农民自给自足的部分,像种植自用粮食,养殖家禽,小摊贩、家庭作坊等等,都不会纳入统计范围。
这一点有一个十分具体的例子,就是宗教经济,印度属于全国信教的状态,境内存在印度教、伊斯兰教、锡克教、佛教和基督教等等宗教。这些宗教活动带来的经济规模十分庞大,涵盖到了旅游、捐赠多个领域。
在2023年,印度宗教和精神市场规模就达到了585.6亿美元,并预计在2024年到2032年之间还会以年10%的水平持续增长。其中的经济来源主要分为宗教旅游、捐赠、媒体音乐和宗教产品销售这些,也全被印度政府纳入GDP核算范畴。
根据估算,印度寺庙经济约占国家GDP总量的2%到3%,并且牵扯到印度国内民众的旅游,有一半以上都是宗教旅游,也在统计范围内。
中国则不一样,只有一部分符合市场化标准的部分才会纳入GDP统计,如文化旅游产生门票收入,宗教用品销售,以及合法宗教出版物这些,属于文体娱乐行业,纳入GDP。但像寺庙经济中的自养性服务,如宗教仪式服务,捐赠性质经济流动,是不在GDP核算范畴的。
如果中国真的像印度一样计算GDP,将路边摊、高铁网带来的便利性和完整产业链带来的潜在价值都纳入GDP,翻一倍是完全不成问题的,立马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可这又有什么意义呢?GDP的计算统计要符合和反映经济运行的实际状况,是国家发展道路上的重要参考依据,而不是一味拿出来显摆,让别人觉得自己很好的数字。
参考资料:
1、界面新闻《时隔三年印度又要修改GDP统计法 经济欣欣向荣背后有猫腻?》
2、中国新闻网《印度成了“世界第四”,背后真相是?》
更新时间:2025-08-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