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辖县
宁陵县,隶属河南省商丘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东与商丘市交界、西和睢县毗连、南同柘城县为邻、北枕黄河故道与商丘市、民权县相连,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5′-115°30′,北纬34°14′-34°34′。南北长37.5公里,东西宽19.5公里,总面积798平方公里。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2℃,年均降水量为674.7毫米,属黄河冲积平原,以沙土和两合土为主。截至2018年,宁陵县辖14个乡镇、1个产业集聚区、1个特色商业区,364个行政村(居委会),县政府驻城关镇。截至2018年,宁陵县总人口65万。
截至2022年末,宁陵县常住人口为52.43万人
宁陵县,隶属河南省商丘市,地处豫鲁苏皖四省交汇处,总面积798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总人口约65万。这里北依黄河故道,南望江淮平原,陇海铁路、连霍高速穿境而过,自古为中原锁钥之地。唐代诗人李白曾以「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描绘这片土地的繁华。
一、千年古邑的文明密码
1. 华夏文明活化石
宁陵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上古时期为葛天氏部族聚居地。考古发现的「葛伯屯遗址」出土新石器时代陶器、骨器,印证着五千年前先民在此制礼作乐。《吕氏春秋》记载的「葛天氏之乐」,被誉为中国音乐、舞蹈、诗歌的源头。
2. 历史名人图谱
● 信陵故封:战国四公子之首信陵君魏无忌的封地,至今留有「信陵古道」遗迹。
● 姓氏源头:张姓发源于此,明代《宁陵县志》载:「张氏得姓始祖挥公,佐黄帝制弓矢,封地宁陵」;葛姓祖庭「葛城遗址」保存完好。
● 名士风流:宋代状元王尧臣主持修建汴河堤防,明代思想家吕坤著《呻吟语》影响东亚儒学,抗日名将张鲁泉率「宁陵义勇军」血战台儿庄。
3. 非遗传承
● 抬阁戏:入选省级非遗,演员在6米高台上演绎《三国》《水浒》经典。
● 柳琴戏:融合豫剧、柳子戏的独特唱腔,被称为「中原戏曲活化石」。
二、产业发展的双核驱动
1. 金色梨产业生态圈
作为「中国酥梨之乡」,宁陵酥梨种植史可追溯至西汉,现有22万亩种植基地,年产量超6亿公斤。产业升级呈现三大亮点:
● 科技赋能:与郑果所共建「梨产业研究院」,培育出「秋月」「红香酥」等新品种。
● 全链开发:建成亚洲最大酥梨气调库群,年储藏能力10万吨;深加工出梨膏、梨酒等高附加值产品。
● 数字营销:电商直播基地带动年网络销售额突破3亿元,酥梨直供盒马鲜生、百果园等渠道。
2. 白色肥都崛起
全国每8袋复合肥中就有1袋产自宁陵,史丹利、嘉施利等18家龙头企业在此集聚,形成「复合肥—生物肥—水溶肥」全品类矩阵,年产能达1000万吨。2023年获批建设「国家绿色农资创新中心」,推动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研发。
三、诗意栖居的梨乡画卷
1. 生态文旅新地标
● 万亩梨园景区:春日「千树万树梨花开」入选中国十大花海,秋季采摘节吸引百万游客。
● 葛天文化城:复现葛天氏「操牛尾歌八阙」场景,打造沉浸式上古文化体验区。
● 吕坤文化园:以明代园林风格再现《夜气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思想境界。
2. 舌尖上的宁陵
● 石家烧鸡:百年老汤秘制,获评「中原十大名吃」。
● 杠子馍:用黄河故道小麦制作,入选《中国面食图谱》。
● 垛子羊肉:明朝宫廷技艺,肉质酥烂而不散,乾隆南巡曾赞「中原一绝」。
3. 乡村振兴样板
刘花桥村依托梨产业,发展民宿、研学等业态,户均年收入超15万元;乔楼乡白蜡杆工艺品远销欧美,带动2000余人就业。2024年入选「全国共同富裕示范县创建名单」。
四、未来展望
宁陵正实施「双百亿产业培育计划」,力争2027年梨产业、复合肥产业双双突破百亿规模。随着「商丘机场」的建设和「黄河故道生态廊道」的推进,这座千年古邑正以「梨花白」与「科技蓝」交织的崭新姿态,谱写新时代的中原传奇。
总结: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外部认知
宁陵县正从“默默无闻的农业县”向“具有全国辨识度的特色县域”转型。外界既肯定其“把土特产做成大产业”的实践,也期待在以下领域突破:
● 产业破圈:推动酥梨IP向大健康领域延伸(如开发梨酵素、药用提取物)
● 人才引力:依托京东、宁德时代等项目改善就业结构,吸引青年回流
● 文旅升级:解决“旺季承载能力不足”痛点,发展四季全时旅游
正如《经济观察报》评论:“宁陵的故事,诠释了县域经济‘不求全能冠军,但求单项冠军’的发展哲学。”
你对商丘市宁陵县还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欢迎留言评论。你的家乡是那里呢?
更新时间:2025-05-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