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升龙”烟花后,全网吵翻天,当地人在默默捡垃圾!

2025年9月24日早上,我把车停在西藏日喀则江孜县热龙乡349国道旁的岔路。

导航显示,这儿叫“翁塘”。

不到一周前,蔡国强跟户外顶流品牌始祖鸟合作,在喜马拉雅的雪山边上办了场“升龙”烟花秀。

这秀一办,立马就炸了锅,环保和营销的争议全来了,艺术家和品牌都被卷进了舆论里。

这儿气温就零上4度,我穿了一层抓绒再加一层羽绒服,还是觉得冷。

不远处村子烧柴的味儿,混着路边新鲜牦牛粪的气息,一个劲儿往鼻子里钻。

远处是卡若拉冰川,终年积雪;再近点是长着矮植物的高山草甸;靠路边的地方,是牧民的草场,还杂着些青稞地。

我来这儿,就是想弄明白几件事,这场商业加艺术的“奇观”,会不会给当地留后遗症?谁来买单?又会影响以后的品牌推广方向?

烟花秀的“环保承诺”,实地看有点悬

从国道边的乡间小路往烟花秀场地望,那片草甸跟周围的没多大区别,绿里透黄、黄里泛绿。

上午的阳光从另一边照过来,我对面的草甸还在雪山阴影里。

要不是背后有雪山当背景,这地方在青藏高原上随处可见。

始祖鸟和蔡国强选在这儿,理由很简单,一是雪山背景好看,二是离国道近,周围还有硬化的乡村小路,运物料方便。

本来想找他们说的“翻土修复”痕迹,但走了一圈发现,连块新鲜土、异色块都没看着。

之前央视近距离探访,倒是拍到了土黄色的烟花包装纸;还有博主晒出无人机运烟花残骸的画面,甚至有人看到山野里丢着烟花纸箱。

他们之前发声明,说用了“盐砖引小动物离开”“无污染烟花材料”“翻土修复植被”这些招。

但说实话,这些说法漏洞不少。

首都师范大学的顾有容副教授在《果壳》上写过,高山草甸根本不能翻土,表层那点宝贵的有机质会被埋了,翻上来的是没营养的土壤母质,就算播种也长不出草。

我在现场看完,更觉得这话在理。

要是他们压根没翻土,反倒算万幸了。

至于“盐砖引小动物”,我也犯嘀咕。

这片草甸里,不光有爱吃盐的鼠兔,还有好多叫不上名的小鸟。

早晨阳光里,灰色的小鸟在草尖上跳,不用望远镜都看得清。

烟花放的时候,那噪音、闪光、烟雾,肯定会让小鸟紧张。

它们会不会飞到陌生高空,找不着落脚的地方?会不会受伤?我只能盼着它们都安全飞出来了。

老实讲,高原生态脆弱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但脆弱到啥程度,得实地看才明白。

海拔越高,生命越难存活,人为破坏后修复的时间也越长。

烟花的废弃物在这儿自然降解,怕是得按年算。

而且,这儿的冰川融水会流成小河,再汇入大河,最后跟我们每个人都有关系。

这可不是小事,光靠声明说“环保”,没实际行动,谁能信呢?

当地人没听说烟花秀,却在默默捡垃圾

聊完烟花秀的环保争议,再说说当地人的看法,这反差才真叫有意思。

我在离山坡最近的村子、热龙乡、江孜县城,甚至投宿的浪卡子县城(离燃放地最近的县城)都问过,“你们听说最近有艺术家在雪山脚下放烟花吗?”

大部分人都摇头,饭店老板、酒店前台、穿黄工服的养路员,这些按理说“消息灵通”的人,全没听过。

只有一个刷抖音的年轻人,说在手机上见过,但问他有啥感觉,他也说不上来。

本来想,这么大一场品牌活动,就算不火遍当地,至少周边人得知道点吧?

但后来发现,互联网上吵得热火朝天,现实里的当地人压根不知情。

始祖鸟一直说搞“在地营销”,现在看来,这更像个笑话,连当地人都没触达,谈啥“在地”呢?

不过当地人也不是没参与,我离开燃放地那片山坡时,在乡间小路上碰到几十位本地妇女。

她们每人拎个编织袋,不停捡地上不属于这儿的杂物。

我看到有些灰色圆片,问她们是不是烟花留下的,她们也说不清。

只说自己不是附近村子的,“有人给发工资”,就骑着三轮车或者“老头乐”赶来,沿着路和小河捡。

对面山坡上,还有群中老年人,在一个小伙子带领下喊着号子,给牧场装木头和铁丝网围栏。

那小伙子是做围栏生意的,也搞不清“这儿为啥缺一块围栏”。

在热龙乡的349国道两边,我还见过好几次拿编织袋捡垃圾的本地人,大多是中年妇女。

在这海拔4500米、走几步就喘的地方,是他们一次次弯腰伸手,把不属于这儿的东西带走。

说实话,当地人可能不知道始祖鸟,也不懂啥是“生态保护”,但他们是真在意这儿的山山水水。

349国道旁边的观景处,都挂着“热龙环卫”的垃圾桶,是用汽油桶改造的。

这种质朴的垃圾处理方式,比品牌的“环保声明”实在多了。

还有个事值得说,就是跟其他户外品牌的对比。

之前户外品牌猛犸象,为了纪念人类首次登顶马特洪峰150周年,办了场“灯光下的霍里格雅特”活动。

人家用环保灯光复原攀登路线,把历史纪念、艺术表达和品牌理念揉到一起,还没影响生态。

很显然,始祖鸟选对了地方,喜马拉雅山脉、卡若拉冰川“容易抵达”,符合品牌调性。

但它选错了方式,现在气候变化,“保护冰川”本来就是大家关注的点,要是围绕这个做活动,比烟花秀更能体现“珍视自然”的品牌理念。

更何况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要是真心搞“在地化”活动,效果肯定比现在好。

根据西藏自治区气候中心2024年的数据,卡若拉冰川近10年每年都在退,速率大概0.5米。

人为的垃圾污染、植被破坏,只会让它更脆弱。

始祖鸟放烟花,无疑是给这脆弱的生态加了负担。

离开热龙乡前,我猛吸了几口氧气,也加入了捡垃圾的队伍。

体力有限,只捡了一袋,但能帮一点是一点。

说实话,喜马拉雅还有不少垃圾要捡,户外品牌与其花钱搞艺术制造垃圾,不如多赞助当地人和户外爱好者清理垃圾。

户外品牌想借高原搞推广,没问题,但得守住“不破坏生态”的底线。

毕竟,雪山和草甸不是用来制造“噱头”的,而是需要大家一起守护的。

要是只追求互联网流量,忽略了当地人的感受和生态的脆弱,最后只会砸了自己的牌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9

标签:旅游   当地人   雪山   烟花   垃圾   始祖鸟   冰川   草甸   品牌   喜马拉雅   国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