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上海人,去了一趟常州后,聊聊对常州的真实感受,实话实说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习惯了快节奏的都市生活,我对“慢生活”总有些幻想。直到我跟着朋友去常州玩了一趟,才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偷得浮生半日闲”。常州离上海不过一个多小时高铁车程,但这座城市的氛围却像被按下了0.5倍速键——既有江南水乡的温润,又有现代城市的活力,最让我惊喜的是,这里的人情味浓到能酿成一壶酒。

一、历史与烟火气并存的“江南名士第一巷”

常州的第一印象,是青果巷给的。这条不过几百米的老巷子,藏着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白墙黛瓦间挂着红灯笼,石板路上飘着萝卜干的咸香。我在巷子里买了一袋现烤的常州大麻糕,老板笑眯眯地提醒:“趁热吃,外皮酥脆才香!”咬一口,芝麻香混着咸甜的内馅,幸福感瞬间拉满。

青果巷的“网红白墙”前挤满了拍照的游客,墙上那句“常州·教我如何不想她”简直戳中人心。但更让我震撼的是这里的历史沉淀——瞿秋白、赵元任、周有光……随便一栋老宅子都能扯出一段名人故事。巷尾的周有光图书馆里,几个本地阿姨正在用常州话聊天,见我探头张望,主动给我讲起了周先生的生平,那股自豪劲儿,仿佛在夸自家亲戚。

二、从千年古刹到“恐龙王国”,常州人太会玩了!

常州人对待文化资源的态度,可以用“既敬畏又创新”来形容。天宁禅寺的“中华第一佛塔”天宁宝塔,13层金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爬上去能俯瞰整座城市。塔下有位老和尚递给我三炷香:“年轻人,心诚则灵。”后来才知道,这里的梵呗唱诵竟是国家级非遗。

而当我走进中华恐龙园,瞬间被“反差”击中——这座全球最大的恐龙主题公园,居然建在化石遗址上!4D过山车、穿越侏罗纪漂流,玩得我嗓子都喊哑了。工作人员看我一个人,主动帮忙拍视频:“我们常州人自己都爱来,你看那边排队的小学生,春游来过七八次了!”果然,连本地阿姨都能指着霸王龙骨架说:“这是马门溪龙,我们常州出土的!”

三、工业遗产变网红,常州人把“老古董”玩出新花样

作为上海人,我对工业旅游原本兴趣不大,但常州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在天虹大明1921创意园,民国时期的水塔和砖墙爬满藤蔓,咖啡馆开在纺织车间里,服务员指着老机器介绍:“这是我们爷爷辈用过的纺织机。”更绝的是,这里还能体验蓝印花布DIY,我亲手染的手帕被常州阿姨猛夸:“小姑娘手真巧!”

常州的“工业遗产活化”堪称教科书级别:运河五号创意街区里,老码头变身艺术展馆;戚机厂旧址成了铁道主题公园。听说常州有36家A级景区,光是工业旅游点就占了近三分之一。这让我想起上海的老厂房改造,但常州人显然更懂“留住魂”——他们不是简单翻新,而是让历史活在当代人的日常里。

四、山水之间藏着的“小心机”

常州人对待自然的态度也很有意思。天目湖的砂锅鱼头汤鲜得让人吞掉舌头,服务员大姐得意地说:“这鱼是今天早上刚从湖里捞的!”坐船游湖时,船夫指着远处的南山竹海:“电影《卧虎藏龙》就在这儿取景,你们上海人最爱来拍婚纱照。”

金坛茅山更让我大开眼界——道观里的道长用扫码捐功德,山顶的“天空步道”玻璃栈道下是万亩竹海。最绝的是盐湖城的“江湖盛宴”,吃着武侠主题餐,看着实景演出,常州朋友调侃:“我们这是把《笑傲江湖》搬进景区了!”

常州人,你们怎么这么“卷”又这么暖?

这趟旅行最打动我的不是风景,而是常州人。在博物馆问路时,保洁阿姨放下拖把亲自带我到展厅;公交车上,后排大爷直接帮我刷了卡;就连街边卖萝卜干的大婶都会多塞两片:“带回去给爸妈尝尝!”

更绝的是他们的服务意识——全市有3241个新能源充电桩;从恐龙园回市区,居然有免费旅游直通车。常州朋友说:“我们要当‘最宠游客的城市’!”这话真不假,我在上海都没见过这么密集的便民设施。

回上海的高铁上,我翻着手机里的照片:青果巷的晨雾、天宁宝塔的夕阳、恐龙园的尖叫、还有那些常州人的笑脸,这些背后,是常州人对家乡文化的自信,是把“老古董”变“新潮流”的智慧,更是那份“来了就是自家人”的温情。

常州让我看到了一种可能性:城市发展不一定要踩着焦虑的油门,也可以像运河水一样,既有奔向大海的野心,又有润泽万物的温柔。或许真正的“一线城市”,不该只用GDP丈量,而是看它能否让每个普通人从容地笑着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6

标签:旅游   常州   实话实说   上海人   真实   恐龙   青果   城市   上海   阿姨   工业   老古董   主题公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