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实惨!经历现实版农夫与蛇?被前员工偷代码、投对家太唏嘘

前言

你想象一下:公司刚帮核心员工两次套现拿到近700 万现金,转头人家就把你砸了数十亿美元的核心技术打包带走,准备入职竞争对手——马斯克这次遇上的糟心事,比创业踩坑还让人窝火。

他旗下的 xAI 公司最近把前工程师 Xuechen Li 告上加州联邦法院,理由是对方不仅在离职前顺利套现近 700 万现金,还偷偷拷贝了 Grok 大模型的整个代码库,

而他下一站正是 xAI 的直接对手 OpenAI。这场 AI 圈的 "背叛大戏",每一个时间节点都透着精心算计的味道。

现金到手就抄代码?时间线全是 "巧合"

要说这位前员工 Xuechen Li 的操作,简直像提前写好的剧本。

根据法院文件,他先是在 2025 年 6 月通过 xAI 协助,卖掉了部分股份,7 月 23 日拿到 470 万美元现金;

没过几天,他又说服公司再帮自己卖一次股份,7月25日 220 万美元到账——两次套现加起来,近 700 万现金稳稳落袋。

有意思的是,7 月 25 日刚收到第二笔套现钱,他当天就开始行动了:把 xAI 的机密信息和商业机密从工作笔记本电脑,往自己控制的存储系统里搬。

为了不被发现,他还特意删除浏览器历史、清空系统日志,甚至把文件压缩重命名,擦除痕迹的手法比藏私房钱还细致。

三天后的 7 月 28 日,他干脆利落地递交了辞职信——而在此之前,他早就拿到了OpenAI的offer,定好8月19日入职。

要不是 xAI 在 8 月 11 日例行检查安全日志时发现异常,这事儿说不定就成了 "完美操作"。

更让 xAI 生气的是,面对公司要求归还数据的邮件,Xuechen Li 不仅找了刑事律师,面谈时承认偷了文件,却故意隐瞒关键账户的密码 。

巧的是,那个账户正是他收到催告函后用来存机密的地方。

马斯克这头估计得血压飙升,要知道 Grok 系列模型可是 xAI 的心头肉。

从 2023 年 11 月 xAI 推出首款 Grok 模型至今,公司为了研发迭代,光是数据获取、算力投入和顶尖人才招聘就砸了数十亿美元,

最新的 Grok 4 更是能和 ChatGPT、Gemini 同台竞争的顶尖模型,

在推理和预训练能力测试里都排得上号。现在有人把整个代码库端走,无异于把自家大门钥匙直接递给竞争对手。

代码丢了就输定了?专家:有菜谱还得有食材

消息一出来,网友们在Reddit上吵翻了天。

有人猜测这是 OpenAI 故意安排的 "间谍行动",说 "现在机密到手,说不定让他去干边缘活";

也有人不理解,"都拿到近 700 万现金了,犯得着赌上整个职业前途吗?"

但行业专家看这事更冷静。

杭州悦数的 CTO 叶小萌打了个特别形象的比方:"代码就像菜谱,你知道可乐里有糖和水,但没有精确的配方比例、合适的温度控制,照样做不出那个味儿。"

他解释说,大模型的竞争力从来不是只靠代码,训练数据的质量、动辄成千上万块 GPU 的算力投入、还有持续的工程优化和迭代速度,这些才是关键。

就算真把代码拿走,没有 xAI 背后的基础设施和长期积累的优化经验,想复制出一样的 Grok 模型,难度堪比拿着图纸造火箭。

这事还暴露了 xAI 的安全策略特点。

和有些公司搞 "提前限制" 不同,xAI 走的是 "信任但监控" 的路子。

不搞过度的前置权限限制,毕竟研发大模型需要工程师有足够的自由度,不然会拖慢迭代节奏。

但他们会完整记录所有操作日志,就像 Facebook 早年那样,允许工程师访问核心数据,但每一步操作都能追溯。

从这次能发现删除日志、隐藏密码的行为来看,xAI 的监控系统确实起到了作用,只是遇上蓄意谋划的操作,还是会有时间差。

叶小萌也提到,现在 AI 公司都面临两难:管太严吧,工程师放不开手脚,研发效率掉下来;

管太松吧,又怕核心技术被带走。

尤其是 AI 行业人才流动本来就频繁,"代码随人走" 的风险几乎是每家公司的心病。

AI 公司的 "防盗难题":怎么平衡信任与安全

这场风波其实戳中了整个 AI 行业的痛点。

现在的 AI 圈就像武侠江湖,各大门派既怕弟子叛逃时带走 "武功秘籍",又怕把人管得太死,断了创新的路子。

xAI 的情况更特殊,这家 2023年7月成立的公司,2023 年 11 月就推出了首款 Grok 模型,仅用两年就成长为行业里的重要玩家。

对于这样快速发展的初创公司,给核心员工足够的权限是必须的——毕竟要赶在竞争激烈的 AI 赛道里跑在前头,总不能让工程师每次调代码都要走审批流程。

但这也意味着,一旦有人动了歪心思,风险就比成熟公司更高。

其实 xAI 不是没做过防范,每一位员工入职时都要签《员工保密信息与发明转让协议》,里面写得明明白白:任职期间和离职后都得守着机密,不能随便披露;

离职时要归还所有含机密的材料,还要删除个人设备里的相关信息,甚至得配合提供账户密码,让公司验证删除情况。可协议再完善,也拦不住有人蓄意突破底线。

叶小萌建议,想避免 "人走机密失",得从三方面下手:

一是建完善的操作审计系统,确保每一次访问、复制都有记录;

二是强化离职审查,尤其是核心岗位,得专门做专项审计;

三是靠法律协议兜底,比如竞业限制和保密条款,形成双重保障。

说到底,真正的安全不是把权限锁死,而是让每一次操作都 "有据可查",既给人才发挥空间,也保留追责的能力。

结语:这场官司不止是两个人的事

现在这起诉讼还没出结果,xAI 不仅要求赔偿,还想阻止 Xuechen Li 入职 OpenAI;

而 Xuechen Li 虽然承认偷了文件,却还在关键账户密码上藏着掖着。

但不管最后输赢,这事都给整个 AI 行业提了个醒:当大模型的价值能达到数千亿美元,

当核心代码比黄金还金贵,怎么守住自己的 "技术护城河",已经和研发本身一样重要。

有人说这是 "AI 版农夫与蛇",也有人觉得是行业快速发展的 "必然代价"。

但说到底,无论是马斯克的愤怒,还是 Xuechen Li 的冒险,本质上都是 AI 赛道太火热、竞争太激烈的结果。

只是下次再遇到类似情况,AI 公司们或许能找到更聪明的办法。

既不让 "菜谱" 被轻易偷走,也不让 "厨师" 因为束手束脚而失去创造力。

毕竟在 AI 这场长跑里,技术和人心的双重守护,才是真正的竞争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6

标签:科技   农夫   现实   员工   代码   公司   模型   机密   操作   现金   行业   核心   工程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