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点赞,国人举灯,男子举国旗登山引发轰动,外国网友却吵翻了


这个五一,宁夏贺兰山滚钟口上演的"千人点灯护国旗"事件,堪称现象级传播案例。

短短72小时内,相关视频全网播放量突破2.3亿,话题阅读量超15亿,不仅霸榜国内热搜,更在海外社交平台引发跨文化热议。这场由民间自发的攀登活动,为何能引发如此强烈的情感共鸣?

5月1日凌晨3点,滚钟口景区联合银川好玩局发起的"五一观日出"活动现场,专业登山者王勇做出大胆决定:

单手擎起五星红旗挑战近乎垂直的岩壁。这个举动意外点燃了在场近千名游客的热情,原本分散的个体瞬间形成强大的集体行动——千部手机闪光灯同时亮起,汇聚成蜿蜒300米的"星河灯链",此起彼伏的加油声穿透夜空。


这种自发协作并非偶然。

清华大学社会行为研究中心指出,当群体面临共同目标时,会触发"镜像神经元"反应,形成强烈的情感共振。现场游客用手机照明的行为,正是这种群体心理的具象化表达。


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央媒的密集报道,让这场民间活动获得了官方认可。央视新闻发布的专题报道,单条视频点赞量突破500万,评论区"这就是中国力量"的高频词,印证了主流媒体对民间爱国表达的价值赋能。


中国社科院《国民认同研究报告》显示,96.7%的受访者认为国旗是最能激发民族自豪感的象征。此次攀登事件中,五星红旗既是视觉焦点,更是情感纽带,将个体勇气与集体精神完美融合。


视频在TikTok、Twitter等平台传播后,引发全球网友热议。

日本网友的疑问"为何中国人如此团结",折射出对中国凝聚力的不解;

新加坡网友"攀登新中国未来"的解读,则展现出对中国发展的深刻理解;

德国网友惊叹"这是信仰的力量",触及了文化认同的核心。


值得注意的是,韩国网友的质疑声背后,暴露的是对中国崛起的复杂心态。

对比韩国最高峰数据(汉拿山1950米 vs 华山2154.9米),这种争论更显苍白。

而印度网友的正面评价,反映出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成就的客观认知。


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85%的年轻人将国旗视为最能代表中国的符号。从珠峰登顶到奥运赛场,五星红旗早已成为国家精神的具象载体。滚钟口景区的重复实践(去年国庆已有类似活动),则让这种爱国表达形成文化记忆。


这种现象背后,是社会心理学中的"集体记忆"理论在起作用。当国旗与攀登、点灯等具体场景结合,抽象的爱国情感便转化为可感知的集体仪式,强化了民族认同。


这场刷屏全网的攀登,本质上是新时代爱国表达的生动注脚。千灯照亮的不仅是登顶之路,更是14亿人共同的精神图腾。在全球化背景下,这种民间自发的文化展示,正成为中国形象传播的重要力量。当五星红旗在山巅飘扬,世界看到的不仅是一次攀登壮举,更是一个民族团结奋进的生动图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7

标签:旅游   国旗   国人   外国   男子   网友   爱国   中国   集体   民间   情感   具象   韩国   景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