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100年前的八月盛夏,现存中国古典园林中建园最早、保存完整的皇城御苑,打开大门正式向公众开放,至此,北海公园成为了几代人游园休憩的好去处:春天泛舟、夏季观荷、秋时赏菊、冬日冰嬉……百年光阴流转,红墙白塔,琼岛春阴,金鳌玉蝀……承载了无数市民游客的美好回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北海公园,感受这座园林从御苑到公园的蜕变。
北海公园/记者拍摄
北海公园太液池边,轻风吹皱一池碧波,近处的白塔、红墙与远处的中国尊在蓝天白云下构成一派京城盛景。
冯女士:“大福啊,你知道吗?北海原来是皇家园林,是皇上他们一家子才可以来这里游玩的。”
大福:“那当时你来的时候还是皇家园林吗?”
冯女士:“不是啦,我来的时候就已经变成咱们老百姓可以来的园林了,知道吗?”
大福:“嗯!”
市民冯女士老两口带着6岁的小孙子大福在湖边休息写生,大福稚嫩的画笔下,白塔、柳树跃然纸上。“爷爷带我到北海公园来写生,我在画大白塔,好看。”大福说。
“每个季节都来一次,快40年了,以前来北海看看白塔、划划船,现在还能看到北京的变迁,那么多现代化的建筑,北京一直在朝着更现代更强大的(方向)发展。”冯女士说。
冯女士一家在湖边休息/记者拍摄
大福正在画白塔/记者拍摄
北海御苑,源溯辽金,是现存中国古典园林中建园最早、历史沿革清晰、传承有序、保存完整的皇城御苑。原北海公园研究员王洪新说,1166年也就是金大定六年,到金大定十九年,建成北海的太宁宫,太宁宫的规模相当宏大,包括了现在的北海、中海大部分地区。金世宗看中了这地方,因为积流成湖,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种水稻、种荷花、种藕,日久天长,这里就形成了一个江南水乡般的小村庄,所以他在这建了太宁宫。
金中都太宁宫琼华岛位置略图/北海公园供图
金代太宁宫建筑格局示意图/北海公园供图
张若澄绘图《燕山八景图》之琼岛春阴/北海公园供图
太宁宫就是北海的源初,金章宗钦定的“燕京八景”就包括这里的“琼岛春阴”和“太液秋风”,沿袭至今。“一池三山”的格局规制,成为中国历代营建皇家园林的典范。忽必烈在修建元大都时,以琼华岛太液池为中心修建宫城,可以说,北海是元大都城市规划的原点,是北京城中轴线建造的基点。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后也曾大规模修缮北海,这里也成为明清皇家御苑。
元大都城图/北海公园供图
乾隆年间大规模地修缮北海38年,永安寺、小西天、极乐世界、万佛楼等等都是乾隆年间建的,当时还引进了江南的私家园林的建筑,像濠濮间、画舫斋、静心斋,所以高大的皇家建筑与小巧玲珑的私家园林有机地组合一起。因为慈禧经常上北海游览,光绪皇帝又进行了大规模地修建北海。慈禧还把小火车引到了北海,从中南海瀛秀园一直开到北海静心斋。
北海内的火车道/来自网络
金鳌玉蝀桥/北海公园供图
最早拍摄北海的摄影作品(英)Felice Beato 摄于1860年10月29日/北海公园供图
民国后,将这座供皇家独享的御苑开辟为公共空间,建立公园的呼声日渐高涨。北海公园研究室主任张冕说,无数人为北海的开放奔走努力,可总在临门一脚功败垂成。1916年到1925年期间,有5次正式地被提出要把北海作为公园开放,大家都认为这是很好的建议,但是非常不凑巧,要么因为财力问题,要么因为上层管理层变动,一旦变动,这个提议就会被终止,会停下来,直到1925年的时候,相对政局也比较稳定,经济实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缓解,这一年不光是北海公园开放了,故宫也是这一年开放的。
清末北海御苑/北海公园供图
北海公园图(1925年11月)/记者拍摄
历经十年北海才向普通市民揭开面纱,完成了从御苑到公园的蜕变。开放之后,大家都怀着一种好奇心,想看看当时的皇家园林是一个什么样的样式。当大家来到北海之后,发现不仅这里风景非常优美,而且作为一个公园具备了许多很先进的理念、服务的设施,比如,中餐厅、西餐厅、咖啡厅、茶社、棋牌室、健身器材等,还可以划船,冬季的时候,市民可以穿上许多奇装怪服举办化妆的溜冰活动。
化妆溜冰会/记者拍摄
当年开在五龙亭的茶社搬到了北岸,古朴清幽“仿膳茶社”里,游客们点上一壶茶,配上宫廷佛手酥、如意酥、皇后糕等,好不惬意。
游客杨女士专程从迪拜回国,和朋友们一同感受百年北海,品尝儿时的味道。“感觉这里的装潢有复古,也有现代,融合在一起了。点心不像以前是那种传统做法,现在也是融合了大家的口味,低油、低糖,每一个点心设计得非常有新意。因为原来的京八件传统的就只限于那几件,现在的品种也多了,创意也比较多了,所以还是符合我们现代人的口味,又不失有传统文化的概念。”
仿膳茶社/记者拍摄
从小就爱来北海公园的刘先生说,“这里以前是皇上家的后花园,现在是咱们老百姓的后花园,快雪堂、画坊斋经常开一些小的特别有意思的展览,我们基本上只要一开,我们都来看。”
百年来,北海公园陆续对园内的古迹遗址、园中园进行修缮、恢复、开放。北海公园研究室主任张冕介绍,现在许多的古建在民国年间可能没有进行系统化的修缮,现在更加科学,资料更加详实,修得更贴近历史的风貌,服务设施跟过去相比也更加完善。比如说团城、快雪堂、静心斋、画舫斋、濠濮间等。
快雪堂书法石刻/记者拍摄
有640多条龙的中国三大九龙壁中唯一一处双面九龙壁;有精美彩绘游廊和乾隆皇帝收藏的48方书法石刻的快雪堂;为保存《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石刻而建,珍藏着我国现存最完整的书法集成石刻的阅古楼……北海公园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间,都蕴藏着沉淀近860年的深厚文化和历史故事。
团城/记者拍摄
白袍将军/北海公园供图
遮荫侯/北海公园供图
张冕说,每个景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故事,独特的文物在里面。比如说像元代的遗物渎山大玉海就在团城,那是镇国玉玺之一。团城上面还有两棵金代移种的古树,一棵白皮松被封“白袍将军”,还有一棵古油松,也有800多年的历史了,封的是“遮荫侯”,这也是已知由皇帝册封职务爵位里面最高的。
快雪堂/记者拍摄
快雪堂里面就有珍贵的明代石刻巨匠刘光旸所雕刻的书法石刻,这里还曾经作为松坡图书馆,梁启超任馆长,泰戈尔访华的时候都曾经来到这里参观,静心斋是北海公园最美丽的园中之园,基本上呈现了乾隆年间的一些风貌。东岸的濠濮间、画舫斋同样是非常精美的小园林,民国年间,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礼就是在画舫斋举办的。
徐志摩陆小曼租用画舫斋举行婚礼/记者拍摄
阐福寺景区如今是北海公园菊花展的主要展示场所,目前正在举办《从御苑到公园——北海开放百年纪》展览。旁边的万佛楼遗址景区内,近千平方米的硫华菊已经开出了金色的花海,与亭台楼阁交相辉映,美不胜收。去年秋天开始,公园首次尝试在这里大面积播种硫华菊,很快就成为了“网红打卡地”。
硫华菊花开正好/记者拍摄
事实上,北海一直以来都是京城最负盛名的赏菊之地,明代就有皇帝和大臣们在此“西苑观菊”的佳话。1925年北海公园开放初始,就在九龙壁西北侧开辟花圃种植菊花,供游客欣赏,规模不下千盆。如今,北海公园每年举办的菊花展更是京城秋日盛事。
菊花温室大棚/记者拍摄
走进已有百年养菊传承的北海公园菊花班,温室大棚里热浪滚滚,温度表显示已达到42℃,北海公园标本菊传统养殖技法代表性传承人刘宁正在苗圃间修侧芽,这是为了让每盆开出的一朵花达到最佳效果。满头大汗的她说,这里种植了5000多盆菊花,过千个品种,每一片叶子都经过他们的管护。
刘宁说,北海公园的菊花培育最大的特点,就是都是品种菊,这些盆都是20厘米的小盆,一个花盆里种一棵,一个杆开一朵花,能开到最大。“现在立秋以后,菊花长得就更快了,长个10厘米一周是没问题的。您看这些盆都是20厘米的小盆,北海公园养的传统品种特别多,有清朝时期的品种,明朝时期的品种,像我属于第五代菊花标本菊的传承人,第一代传承人是刘文嘉老先生。”
刘宁正在养护菊花/记者拍摄
北海公园标本菊传统养殖技法是北京现有的非遗项目中唯一一个花卉种植技艺项目。在传承技法的同时,他们还培育出了“琼华系列”、“太液系列”等百余个新品种。刘宁说,今年的菊展上就将展出几十个北海特色菊花新品种,以及需要仰头观赏的丈菊。“菊花班已经成立也100周年了,我们要把技术传承下去,还要培育更多的新品种,带到全国各地去参加展览比赛,让更多的人去认识北海菊花,了解北海。我们要把菊花带到不同的社区,让菊花开遍北京市大街小巷,来建设我们的花园城市。”
北海公园菊花班给东四社区居民提供菊苗/受访者供图
现在的北海菊展上,有一个特殊的展台,专门展示社区居民培育的菊花。刘宁说,2015年起,她带领团队开启菊花非遗进社区活动,为居民提供菊苗,传授养菊技艺,十年来已覆盖全市32个社区。
居民们培育的菊花摆上了长安街/受访者供图
63岁的东四社区居民李健家里养了60多盆菊花,他自豪地说,在北海菊花班传承人的指导下,他培育的菊花摆上了长安街。“北海公园对于每一个北京的孩子都不陌生,看里边的菊花养得那么好,那是羡慕。我其实养菊花时间挺长的了,也将近10年了,过去养的菊花实在惨不忍睹。没有北海公园这些传承人手把手教给咱们,恐怕养一辈子咱们也学不会。这些给咱们带来的不仅是丰富了业余生活,也是有一定的文化内涵,促进邻里之间的关系。”
东四社区更是因此每年举办菊花节,展示街坊们自己种的菊花。东四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宋春午说,北海悠久的菊花技艺走进百姓家,让菊花在有着800多年历史的胡同里生根发芽,焕发了新的活力,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文化传承。
市民菊花节/受访者供图
20岁的大学生马同学和冯同学泛舟湖上,一边唱着《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边划动船桨,他们是特地来这里感受“荡起双桨”的快乐。“小时候不会划,现在长大了确实会划了。北海还能保持这种手划船还是非常有特色的。”马同学说。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是不少人童年对北海最初的印象,今年是经典童谣《让我们荡起双桨》诞生70周年。这些年,北海公园始终保留着手划船项目,并在西岸专门设立了“让我们荡起双桨码头”。北海公园副园长康玲介绍,现如今北海的船种已经有10余种了,从大摆渡船观光的龙舟,还有高端的游船木兰艭,到手划船,夏天可以赏荷花,到了冬天北海又有滑冰,也有冰嬉表演。
1955年上映的故事片《祖国的花朵》 主题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记者拍摄
游客泛舟湖上/记者拍摄
展望下一个百年,康玲说,传承与创新将是北海公园发展的两条主线。第一条主线就是历史的传承,通过复原展、文化活动来展现。第二个就是作为场景应用这一块,比如说消费场景、夜游场景、沉浸式游览场景,公园这几年都在尝试“印·静心”夜游项目,可以在晚间通过演艺活动进行沉浸式的游览。现如今漪澜堂这个景区历经6年修缮之后,对公众重新开放,把原来在漪澜堂的仿膳升级迁到了北岸,仿膳饭庄在8月28日也将迎来开业100周年。
五龙亭/记者拍摄
在商业创新方面,北海的步伐会更大一些,进行创新和公园潮流的引领。未来公园也在筹划漪澜堂和阐福寺两个景区的夜游活动,夜北海也深受游客的喜爱,白塔、永安桥、漪澜堂的长廊、五龙亭、九龙壁已经都亮起来了。今年,公园也正在筹划水岸灯光秀活动,预计在明年就能实施,让游客能在水岸光影中体会北海夜间的美景。
北海公园/记者拍摄
白塔倒映在太液的涟漪中,折射出北海从皇家御苑到人民公园的百年光阴,这里蕴藏着道不尽的历史积淀与读不完的文化价值,也承载着每一位游客的喜怒哀乐,更见证着北京城的发展与变迁,再一同迈向下一个更好的百年。
(转载请注明本文来源及记者、编辑等信息)
内容来源:记者 朱艳婷 、主 编 程艳
编辑:刘慧明
值班主编:彭菲
监制:车水
更新时间:2025-08-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