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几个月过去了,情况如何?
才4个月,他们小区同户型住宅成交价降到252万,如果是着急的卖家,还能在此基础上打折。
4个月28万!
老同学傻眼了,想想卖她房子的业主,瞬间从之前的一脸愁容,变成了暗自庆幸——还好卖得早!
看着老同学的遭遇,我立马想到有着地产圈“逃顶鬼才”之称的潘石屹,这人每次都能在楼市危险来临之前就抽身。现在他又对楼市放话了:不出意外,未来3年,楼市要变天!此前王石也有类似的预判。咱们来捋捋这些事:

01.
潘石屹的“逃顶传奇”:别人疯狂时,他早跑路
跟风容易,逃顶困难难,但潘石屹的在地产圈,简直就是逃顶大师。多次关键操作,至今无人能比。
最早一次成功逃顶,是在海南。
1998年,当很多人像疯了似的跑去海南盖楼买房,认定了只要买入就稳赚不赔,潘石屹另辟蹊径,托人拿到了当地的房产数据,看到库存量已经超出想象,立马当机立断,把手里的所有项目全卖了,然后揣着钱去北京。
他走后不久,海南就出现了地产泡沫破裂,无数开发商血本无归,他早就落袋为安。
当时还有人调侃海南的房产,说这里有三大宝,天涯、海角、烂尾楼。

第二次更确切的说是2014年左右。
从这一年开始,潘石屹就启动了长达数年的疯狂甩卖模式。
当年其他房企大佬还在疯狂涌入市场时,他已经开始了卖卖卖:2014年2月,地处核心地段的上海SOHO海伦广场和静安广场两处物业被出售,到2017年10月又卖掉上海凌空SOHO。
三四年里一共卖掉7处物业,基本都在一线城市核心商圈,回笼资金400亿。
而且,当年他接受采访时还表示,国内房价太高,并劝大学生千万别着急买房。
但忠言逆耳,没人听得进去,包括后来王石也多次给出了类似的提醒。比如2018年大家还疯狂拿地建房,他却提出了“活下去”的口号。
有人笑话他们担子太小,可他们的回答却是:“当地价不涨了,房企就得踏实做产品,别再想靠炒房赚钱。”
结果呢?2020年之后,楼市调控收紧,好多房企都爆了雷,大家所熟知的某大、某园都不例外。
而潘石屹呢,早就拿着钱去到了国外过得安安稳稳。
他这哪里是胆小,简直就是人间清醒——逃顶不是等最高点,是在潮水退之前,先上岸才是最明智。

02.
未来3年楼市“三大走向”,扎心眼子
潘石屹的神操作的背后,其实藏着他对楼市的判断,不出意外的话,未来三年楼市可能出现三大走向,每一个都关乎你的钱袋子。
走向一、房价跌不停,筑底比登天还难
系别信“现在是底部”的鬼话!
今年前九个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6583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5%,新建商品房销售额63040亿元,下降7.9%;降幅较上个月扩大,
而且,自从2021年进入调整趋势以来,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就一直呈现着下降趋势,一直未出现回正情况。从今年4月份开始,无论是销售面积还是销售额,跌幅又开始扩大。
更吓人的是三四线城市,库存去化周期高达47.6个月——
也就是说,现在的房子,得卖4年才能卖完!

而且,九月份的数据显示,所有城市的二手房价格,无论环比还是同比,无一城不降。
甚至连一线城市也没好到哪去。核心区因为产业人口优势还能撑着,但郊区盘有的比去年跌20%。
上面老同学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她以为280万是底,结果四个月就损失28万——
你以为的底,可能只是半山腰!
走向二、房企大洗牌,中小房企要消失
这几年房企的日子也不太好过,正如当年王石的预判,未来房企会迎来大洗牌,那些负债率太高的公司,可能会面临被兼并、重组甚至有的会出现破产;而对于那些财务稳健的企业,才有机会存活下来
这两年的情况已经一目了然了:2024年TOP50房企的销售额占比已经到了58.3%,比2020年多了12.1个百分点;
预计这个趋势到2028年,TOP30房企要占一半以上市场。
更关键的是钱往哪流:国企新增融资占了86%,华润置地借钱成本才2.71%,而民营房企的债券融资同比跌了20%。
现实已经在验证两位大佬的预判:小房企要被淘汰,以后楼市是大房企的天下。潘石屹当初也是看透了这点,才提前撤的。

走向三:学新加坡搞“双轨制”,保障房要多起来
住建部早就定了调:在 “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 的政策框架下,保障性住房建设、城市更新、高品质住宅与存量运营三大黄金赛道已然成型,成为驱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
光保障房就计划建1100万套,能覆盖2000万新市民。
简单说,就是“政府管基本,市场管改善”。
普通家庭买不起商品房,有保障房兜底;
想住好房子,就去买市场上的高品质住宅。
以后买房市场很清楚,再也不是“要么买贵的,要么没房住”

03.
为啥会变天?
楼市的变幻不是偶然,有几大核心原因在推动:
第一,供需逆转
以前人人都往大城市里面挤,房子供不应求。现在城镇化接近尾声,城镇住房拥有率高达96%,人口负增长趋势持续,房子供需关系已经发生变化,这种背景下,住建部已经明确:“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人口少了就少建房,再也不会盲目盖楼。
过去“遍地建房”的时代,彻底没了。

第二,房子的定位变了。
以前,楼市主要是“防风险、保民生”;现在情况不同了。《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里说的很明确,要把住房当“大宗消费”。
意味着房子已经从“投资品”变成了“消费品”,想靠炒房赚钱,根本不可能了——
这也是潘石屹王石等大佬说“回归产品本身”的真正意思。

04.
如何避免走老同学的老路?
三大走向下,普通人不想买了就亏,起码记住以下两点:
①除刚需,买房可以再等等
如果你需要结婚买房或者孩子上学,急需要房,现在的购房门槛低,也是个不错的机会。
但如果你非刚需,现在已经进入到买方市场,很多人都有同样的担忧——“买了就亏”,这种背景下,你有大把时间挑房子,没必要急着跳坑,等房价稳住了再说。
②如果你手上有多套房,卖吧。
尤其是三四线郊区,很多片区如今一到晚上点灯率都不足30%,空置率飙升,像这种区域连个人都没有,以后根本没法支撑价格,现在不卖,以后可能卖不掉了,送人干吗?
潘石屹当年卖北京、上海的商场,就是知道以后房子会从“资产”变“负担”。
所以,别总纠结舍不得那点利润,能安全套现,比啥都强。

在众多房企大佬中,潘石屹能成功逃顶,黄石能看的长远,都不是靠的运气,而是他们本身就看透了剧本。
来三年的楼市已经不再是“炒房暴富”的时代了。所以如果你还抱着过去,那个“买入即赚”的传统思想,可以很肯定的说,会让你血本无归。
所以,是像老同学那样踩坑被套,还是像潘石屹王石一样早做打算,你掂量掂量吧!
#头条创作者激励计划#
更新时间:2025-10-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