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知赣州,是因为看电视剧红军二打赣州失利。彭老总一生为赣州一战失利惋惜,在《彭德怀自述》中,用一千余字的篇幅,坦承了自己当年攻打赣州的错误。
赣州城位于章、贡两水汇合处,东西北三面环水,只有南面是陆地,地势十分险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城墙高而坚固,易守难攻,素有“铁赣州”之称。
再知赣州,是因为下面的一张图。
一九二九年一月,为解井冈山之围,红四军前委作出了围魏救赵的部署。魏就是吉安,赵则是井冈山。也就是红军主力到赣南游击,攻打敌人的大本营吉安,以解井冈山之围。
当我看到这张路线图的时候就非常纳闷,红四军为何要舍近求远,走这么一条弯路?仔细研究发现是因为大河的阻挡。红军没有渡河工具,只能溯源而上,从赣江支流章水徒涉过江。
赣州、赣江就这样纳入我的旅行日程。
3月16日,我抵达赣州,租了一台车,开启了我的中央苏区与长征路旅行。车行老板人很好,有需要的朋友们可以联系他:小奇哥。
我把赣州市区旅行放在了最后一天,去了江南宋城、郁孤台、蒋经国故居、八境台,浮桥。景点很集中,一条线下来,不绕路。
“一座赣州城半部宋代史”。四贤坊,流传着跨越千年的传奇。四贤是指赵抃、刘彝、周敦颐、文天祥这四位宋朝人。
四贤坊
赵抃:北宋名臣,与包拯齐名的清官,任虔州知州时对水道进行疏通,航道变得更为安全与畅通,进一步凸显了赣江的黄金水道地位,促进了古代赣州同广州的贸易联系。
赵抃铜像
周敦颐:任赣州通判4年,兴办濂溪书堂,传播理学思想。教授了“二程”(程颐 程颢)。由周敦颐开创的理学经过“二程”发扬光大奠定基础,成为了宋代以后影响千年的思想。
周敦颐铜像
刘彝:任知州三年,最大的贡献就是避免了赣州的内涝,福寿沟水窗一直沿用至今。
刘彝铜像
文天祥:任赣州知州时,组织了一万多人的客家子弟队伍抗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慷慨激昂的绝句伴随文天祥的英雄事迹光照千古。
文天祥铜像
古城
接下来来到了郁孤台。郁孤台为赣州名胜,历代文人墨客登临题咏甚多,其中以南宋爱国大词人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一词最为著名。800多年来,对辛弃疾这首“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词,人们唱和不绝。
辛弃疾塑像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郁孤台
不远处,就是周敦颐在赣州展览馆。展览馆共分为周子圣迹、道源南安、理学开山、千古名篇、通判虔州、清廉典范、余音不绝7个版块,包括周程授受、道源书院、分宁决狱、南安平冤、钱不满百、端州治贪等主要基本陈列,以及理学经典著作《太极图说》《通书》和千古名篇《爱莲说》等。
周敦颐塑像
四十七岁那年五月,他创作了千古名篇《爱莲说》,其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传颂至今。文章用象征的手法凝练出莲花高洁、清雅、淡泊的君子品格,表达了作者正直凛然、特立高标的人格情操和清廉志趣。
接着我来到古城墙处的“蒋经国故居”。1939年6月至1945年2月蒋经国先生在赣州任江西第四行政区专员期间,与夫人蒋方良及儿子蒋孝文、女儿蒋孝章居住于此。蒋经国曾在这里接待过张治中、白崇禧、雷洁琼、美国代表、苏联顾问等各方人士。
故居外观
内部陈设
从故居的后面,我登上城墙。赣州古城始建于晋代。现保存较完整的砖城墙,修建于北宋年间。城墙平均高7米,从东门经八境台到西门长3.6千米,是江南保存最长的宋代古城墙。
古城墙
沿着古城墙,不远处就来到了“八境台”。八境台,自北宋嘉佑年间由郡守孔宗瀚筑台并绘制《虔州八境图》,以图求诗于苏轼后,这里便成为了历代文人墨客争相题咏之地。所谓“八境”,文人雅士登上台阁能看到八幅画面。
八境台
八境台紧贴古城墙而建,其朱楼碧瓦的外观显得雄丽壮观。置身于台之上,碧波白帆、绿树红楼的美景尽收眼底,江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
章水与贡水在此汇合成为赣水
要问为什么赣州这么多的文化遗迹,我猜想大概是唐代张九龄凿通大庾岭道后,赣州成为交通岭南的水路必经之地。1094年,苏轼贬官岭南途经赣州,亲临八境台,遍览赣州旖旎风光,补作《八境图后序》。
古浮桥
浮桥,这一古老的交通设施,在赣州已沿用了800多年,成为赣州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特有的人文景观。
赣州还有特色的客家文化。总之,赣州挺好!
更新时间:2025-05-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