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北纬25度的小城藏着比九寨沟还美的秘境,推开窗就是世界遗产


制图@超级乡村研究所

图源/荔波县融媒体中心

神秘的北纬25度,是世界公认的“黄金气候生态带”,无数令人惊叹的自然奇观与古老文明沿此分布。

在这条黄金纬度上,有一个地方,一进入就是漫山遍野的绿色,清澈见底的溪流,随处可见的瀑布,简直像走进了现实版的“绿野仙踪”。

这里就是贵州荔波,一个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喀斯特原始森林,呈现出青山如黛、绿水生烟的绝美秘境。

▼请横屏浏览

茂兰自然保护区 石上森林

难怪人们把荔波称为镶嵌在地球“腰带”上“最后一块绿宝石”,因为相同纬度的其它地方是沙漠、海洋和城市,而唯有荔波是一片绿色。

喀斯特地貌在此演化出极致的形态,石上涌泉、水上生林、山涧叠瀑,构成了全球同纬度绝无仅有的生态秘境。

水上生林

不光处处皆景、步步如画,在荔波的深处还藏着一个美丽又神秘的瑶族古寨,它是中国最后的一个枪手部落,至今还保留有鸣枪迎贵客的传统习俗。

荔波,到底是什么样的?


01

荔波究竟有多美?


荔波的美,从它的名字中就已透露出来。

早在1000多年前,布依族先祖用布依语中“美丽的山坡”来形容他们看到的这片土地,于是这里便被称为“荔波”(布依族语音译)。

荔波县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处贵州的最南端,贵州与广西两省的交界处。因此在地形上就集合了贵州高原和广西丘陵的优势,造成了既有高山,又有丘陵的喀斯特地貌。

制图@超级乡村研究所

底图来源/天地图www.tianditu.gov.cn

特殊的地貌使荔波集山峰、森林、溶洞、湖泊、瀑布、险滩于一体,可以说是浓缩了贵州山水风光的所有精华。

从空中俯瞰荔波,240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绿色浸染。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9.55%,是地球同纬度地区生态保存最为完好的区域,不愧被誉为地球腰带的绿宝石。

荔波县,放眼过去漫山遍野的绿色

奇观异景、良好生态、宜人气候,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使荔波在2007年与云南石林、和重庆武隆喀斯特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同时荔波的茂兰自然保护区也是贵州两处“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之一。

荔波的灵魂,藏在大、小七孔景区的玲珑山水间。

小七孔景区的景点集中分布于一条幽深的峡谷里,这里集山、水、洞、林、瀑、湖、石多种景观于一体,每一处景点,都是大自然巧夺天工的杰作。景区的名字,与响水河上的这座古桥密切相关。

大七孔景区天生桥

小七孔桥建于1835年,桥长40米,是190年前荔波通往广西唯一一条商旅要道。经历百年风雨后,这座桥不仅屹立不倒,且没有经过任何的修复,完好无损,可以堪称是当时的“超级桥梁工程”。

小七孔晨曦 姚先顿摄

古桥有七个孔,由麻石条砌成,桥身爬满藤蔓和蕨类植物,桥下是清澈如翡翠的涵碧潭。

小七孔古桥边是一处宽10米、落差30米的拉雅瀑布,古桥与瀑布相伴相守,构成了高山流水间的绝美画面。

拉雅瀑布 何茂强摄

欣赏够了山水,还可以在景区附近体验一下当地的民宿,实现推开窗就能看见山河美景的桃花源般生活。

小七孔风景区的西大门处,是一个以布依族为主,苗族等少数民族共同聚居的村落——新街村。景区开放后,村民把闲置的房子做成民宿,闲置的农房焕发生机,也带动当地300多村民就业。

布依族传统吊脚楼依山而建,新街村民宿在保留雕花窗棂、坡屋顶等传统元素基础上,融入卫浴、观景露台等现代设施,室内以蜡染、藤编点睛,院落留存火塘生活痕迹,既呈现“山水栖居”的生态理念,又架起传统村寨与现代旅居的桥梁。

小七孔山居民宿客房均设观景阳台,山水田园尽收眼底。空间以新中式田园风为底,融入布依族木雕、蜡染元素,推窗即见青峰流云。

餐厅严选晨采山野鲜材,烹制虾酸牛肉、凉拌水蕨菜、豆花鱼等荔波风味,以舌尖串联秘境风物与人文烟火。


02

千年文明活化石:白裤瑶族


荔波是民族风情“大观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2%以上,居住着布衣、水、苗、瑶等17个民族。其中白裤瑶族被称为“东方印第安人”,是从原始社会形态直接跨入现代社会形态的“直过民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人类文明活化石”。

白裤瑶的服饰独具特色,男子穿齐膝白裤,女子上衣由两块布料松散地绊联在一起,称为 “贯首衣”,背后绣有正方形图案 “瑶王印”。服饰制作工艺复杂,如粘膏染技艺,利用粘膏树粘液为防染剂,经过制作粘膏、绘制粘膏画、染色、脱膏等工序,制成精美的粘膏画服饰。

白裤瑶族服饰

进了瑶山门,就是瑶家人。瑶山古寨是中国最后持枪部落之一,持有的是猎枪,瑶族同胞们身着盛装,鸣枪迎贵客、敬上拦门酒、跳起猴鼓舞,用最原始质朴的仪式迎接八方来客。

瑶胞呜枪迎宾喝寨门酒

踏入寨子,便能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的热烈气息,那是瑶王宴即将开场的独特信号。每当遇到红白喜事时,全寨每家每户出一张方桌,4盘菜肴,4斤米酒,4对碗筷,4个酒杯,全寨男女老少集中到寨子中央,摆上几十到上百张桌子连席吃“瑶王宴”,体现了瑶族同甘共苦的精神。

▼请横屏浏览

东方第一长席——瑶王宴

从高空俯瞰,拉片村的民居依着山势层层叠叠铺展,翠绿树木错落点缀,整个村落静谧祥和。村民们延续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自在平静。在这里,既能感受瑶族浓郁的烟火气与民俗风情,还可欣赏村落美景,体验手工竹编、粘膏染、陀螺竞技等非遗项目,沉浸式探寻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只有人留在这个地方,才能保护好当地的文化。在瑶山古寨,民宿便是传承文化的关键所在,它们保留夯土、木构原貌,与瑶山相融,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栖息之所,更成为瑶山古寨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吸引着更多人走进来、留下来,为瑶山文化的传承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瑶池小七孔民宿位于瑶山古寨(4A)景区之内,是省级森林康养基地,距离小七孔景区仅5公里。这家民宿的建筑风格,完美保留了夯土墙和木结构的特色,外围就是一片生机勃勃的农家有机菜园,瑶族村寨原汁原味的风貌,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民宿改造遵循“修旧如旧”“空间追随结构”的理念,复古又有格调。

瑶池民宿融入瑶族传统建筑风格,提供瑶族药浴康养服务,结合瑶浴文化和当地植物疗法,游客可体验私人订制的药浴疗程。

民宿还设有瑶族手工艺作坊(如竹编坊、粘膏坊),夜间可参与篝火晚会和原生态民族风情表演,感受“东方印第安部落”的神秘魅力。

瑶山瑶人实景演出

2025年的荔波,正以“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姿态焕新——金融活水注入景区升级,三荔水库筑起生态屏障,古寨夜经济点亮人间星河。但无论时代如何奔涌,荔波始终是那个让都市人卸下疲惫的桃源:山水可涤尘,民族可暖心。

当贵南高铁穿透群山,将这片秘境与都市相连,荔波依然以“绿宝石”的姿态静候——这里不是逃离喧嚣的终点,而是重新发现地球生命力的起点。


*部分图片素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

参考资料:

[1]《荔波小七孔:因古桥得名的景区,因桥兴旅成“顶流”》

[2]《误入荔波小七孔的绿野仙踪,来看这座桥的古与今》

[3]《高铁57分钟到荔波!穿越山河去看的世界自然遗产有多“绿”?》


本文所有图片均由荔波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特别鸣谢:荔波县融媒体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5

标签: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   布依族   瑶族   荔波县   荔波   纬度   贵州   景区   北纬   小城   瀑布   世界遗产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