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雾漫过铜钱镇的老铸钱坑时,坑底沉淀的青苔与锈色土粒泛起幽光,仿佛六百年前飞溅的铜汁仍在暗涌。明正德年间,这座小镇的名字永远被镌刻在历史的铜鉴之上。而今,那些散落在溪畔的铜渣残片、镌着“正德通宝”纹样的古井石栏,正与低垭岭的云海、魁星楼的飞檐、郝家坪的樱桃林、石磨坊的豆腐、清泉里的虹鳟鱼一起共同编织着“五美”锦绣。
晨光初破,低垭岭的云雾便如天河倾泻,乳白色的云浪翻涌着漫过山脊,将黛青色的峰峦浸染成水墨长卷。山风过处,云絮在魁星楼的飞檐翘角间流转,朱漆廊柱若隐若现,恍若仙人执笔在天地间勾勒的丹青。这座始建于清代的楼阁,曾见证过寒门学子金榜题名的马蹄声,而今在乡村振兴的春风里,檐角铜铃轻响,与漫山樱桃林中的笑语遥相呼应,共谱一曲山河新韵。
一、云起处,山河入画
低垭的云海是光阴的魔术师。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刺破雾霭,云涛便化作万顷金箔,将魁星楼的砖瓦映得流光溢彩。登楼远眺,云雾在田间流淌,时而如白练绕山,时而似轻纱覆野,将错落的樱桃林幻化成蓬莱仙境。老辈人说,这云雾里藏着土地的灵气——昔日的荒坡,正是在这般云蒸霞蔚中,被郝家坪人种成了“玛瑙缀枝”的樱桃园。山脚下的樱桃林,此刻正翻涌着另一种“红云”。拇指大的果实挤满枝头,玛瑙般的晶莹里凝着晨露,仿佛昨夜星辰坠入凡尘。果农穿梭林间,竹篮里盛满的不仅是樱桃,更是一个村庄的蝶变密码。五年前,这里还只是零散的果树林;如今一望无际的樱桃园连缀成绯色海洋,不用化肥农药的古法种植,让每颗果实都饱含山野的甘冽。年轻的驻村书记蹲在樱桃园里,指尖轻抚过缀满红玛瑙的枝条说:“咱们这郝家坪樱桃的甜,是老祖宗炼铜时烧旺的火气养出来的。”更妙的是,当镇党委、政府让“果树认购”的新风吹进山坳,城里人通过手机便能认养一株樱桃树,山间的红果从此有了云端的身价。村里人的笑颜自此绽放着生活的希望。
二、楼台外,产业生香
魁星楼下的石板路上,游客的足音与历史回响交织。昔日书生苦读的厢房,如今陈列着樱桃酒,琉璃罐中的果脯在光影中流转,将农耕智慧化作可触可感的文旅符号。搞电商的年轻姑娘忙着核对订单,同城配送的樱桃带着枝叶的鲜润,正穿越云雾奔赴城市餐桌。还有铜钱镇独创的“卖树”哲学:当无数棵认购樱桃树挂上定制木牌,果树成了连接城乡的情感纽带,连凋落的花瓣都被制成香囊,让山野的春意在城市衣襟上长久驻留。产业的长卷在山间徐徐铺展。
三、红果坠枝时,沃野展新篇
离村时,总有人将樱桃树认领牌仔细收进行囊。这些镌刻着编号的小木牌,不仅是田园生活的契约,更隐喻着新时代的“耕读传家”——当荒山变成“云端果园”,当古楼化身“文旅地标”,当青年返乡创业的故事在山坳里生根,当晨曦穿透云海,魁星楼里铜像手中的朱笔在青瓦上投下金辉,为山间连片的樱桃林、木耳大棚、冷水鱼塘写下注脚之时,铜钱镇正在书写着恢弘的篇章。
四、霞染樱红赋新章
暮色中的低垭,晚霞为群山披上朦胧的纱衣,勾勒出一幅诗意画卷,夕阳西沉,余晖似熔金倾泻,将连绵山峦浸染成深浅不一的橘红,与浸染霞光的樱桃林光辉交融,恍若大地捧出的双色锦缎。这锦绣里,有帮扶干部踏破山路的足迹,有电商物流车扬起的尘烟,更有老果农数着账本时眼角的笑纹——乡村振兴的史诗,从来不在宏大的叙事里,而在樱桃坠枝的脆响中,在云雾与楼台相望的深情里,生生不息。
你看,山雾起时,但见层层樱林若红绡叠浪,魁星楼的飞檐刺破云海,恰似一支饱蘸朱砂的巨笔,在天地间挥毫落款:此间山水,不负春风。(内容略有改动)
作者简介:娄雪如,现就职于康县博物馆,《诗刊》子曰诗社会员,甘肃省作协会员,陇南诗词学会副秘书长,康县诗词学会副秘书长,参与编撰《花桥村志》《康县诗词选》《毛山歌》《文化康县》等书刊杂志,有作品在《星星诗词》《飞天》《甘肃诗词》《陇南文学》等刊物发表,著有长篇网络小说《北念》《无关风月有关你》《风起白马关》《清梧记》等。
来源:铜钱镇
更新时间:2025-05-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