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万人云端暴走!武汉图书馆“万里茶道”直播课把历史街区变成“行走的直播间”

一茶一路,皆有故事。11月15日上午,武汉图书馆“长江文明”系列活动第十二期《万里茶道:汉口历史街区的探寻》在汉口江滩兰陵门温情启程。长江文化研究者、荆楚诗词旅游推介官袁智带领市民读者,漫步万里茶道雕塑园,穿越兰陵路,探访巴公房子,开启了一场“行走的亚欧茶路历史课”。

茶路起点不在汉口,但汉口是万里茶道的“心脏”

万里茶道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茶叶贸易通道。在万里茶道文化园,袁智开场强调,“汉口不产茶,却是万里茶道真正的核心。”。他解释道,“17至18 世纪,武夷山茶叶逐渐传播开来。俄罗斯人开始喜爱中国茶叶,原有的运输方式无法满足需求,茶叶便从武夷山穿过江西,汇集到汉口,形成了新的运输路线。”茶是“南方之嘉木”,但无论茶叶来自武夷山、安化还是羊楼洞,茶源都要先汇聚到汉口这个“东方茶港”,经由这里加工、打包,踏上万里茶道。

水路,驼铃与牛车:运输方式决定茶叶兴衰

这些茶在长途运输中“越走越香”,这个答案藏在“后发酵”里。”袁智逐一走过文化园雕塑前向大家揭示万里茶道传统运输路线。“传统路线中,茶叶先经汉水潮湿的水运环境,再经马、骆驼、牛车陆路运输动物体温促进发酵,最后在极寒中停止,整个过程的温度、时间完美适配后发酵需求。”他对比了传统驼队运输与近代铁路运输的差异:铁路、海运速度快,没有足够的发酵时间和适宜温度,茶叶风味大打折扣。“一位听众惊讶地问:“差异有这么大吗?”袁智肯定地回答:“确实很大。就像普洱茶,生普需要时间逐年发酵,味道才会变化。”

从顺丰茶栈到巴公房子:茶商留下的不只是建筑

沿途,袁智带领大家辨认了新泰洋行、新泰茶厂水塔、顺丰茶栈和巴公房子等历史遗迹。“这个‘顺丰’可不是现在的快递,很早以前就有‘顺丰’商标了。”他指着新泰大楼的希腊柱式说,“这座1924年建成的大楼可谓‘生不逢时’,中国茶叶出口已下滑,但俄商仍有财力修建如此气派的大楼,足见当时茶叶贸易利润之厚。”在巴公房子前,他点出这片区域是“汉口俄风最盛”的地方,并巧妙地从一家现代茶饮店的Logo设计,引申到中外文化交流对生活细节的影响,甚至讲解了“溜须拍马”中“溜须”的典故,引得听众连连称奇。

茶道没落与新生:从历史到年轻化传承

随着京汉铁路与西伯利亚铁路通车,传统茶道逐渐没落。1911年武昌起义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更使中国茶叶出口陷入停滞。有听众提问:“是不是因为汉口是东方茶港,才促成了1911年武昌起义?”袁智肯定地回答:“这是重要的基础条件。汉口吸引了全世界商人,不同思潮在这里碰撞,起到了启蒙作用。见识决定认知,认知决定高度。”

“但茶从未离开我们的生活。”袁智总结道,“世界通过茶叶认识了汉口,汉口也通过茶叶走向了世界。今天我们分享的不仅是知识,更希望大家理解,汉口的发展源于它的开放与包容。”一位参与活动的老读者表示,他们一家4口都来参与了活动,感慨“纸上得来终觉浅,活动很有价值”。

据悉,此次活动还在大武汉客户端、见微平台同步直播,观看总人次达5万。武汉图书馆“长江文明”系列活动虽暂告一段落,但漫步江城品牌活动依旧继续,将带领市民在街巷中读懂武汉的前世今生。

通讯员:孙瑾杰,袁智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7

标签:旅游   茶道   武汉   街区   云端   图书馆   历史   汉口   茶叶   新泰   武夷山   公房   长江   武昌起义   传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