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孔望山打造成连云港城市花园,需立足其“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双优势,以“文化为魂、生态为基、休闲为用”为思路,从景观提升、文化活化、功能完善等方面系统推进,具体可从以下方向着手:
一、生态景观:以“自然+人文”融合优化植被
1,分层打造景观带:山脚结合孔子文化,种植象征“礼乐”的松柏、银杏等乔木,搭配樱花、海棠等花灌,形成“迎宾文化花径”;山腰依托龙洞庵、摩崖石刻等景点,保留原生植被(如835岁糯米花树),补植竹林、杜鹃等耐阴植物,营造“古刹禅意林”;山顶围绕孔子望海像,种植视野开阔的疏林草坪,增设观海观景台,兼顾自然野趣与人文场景。
2, 生态细节提质:梳理现有步游道,用本地石材铺设防滑路面,沿途设生态座椅(如树桩造型、石凳);在林下间隙打造小型“文化口袋园”,嵌入与孔子典故、摩崖造像相关的石刻小品(如“问官于郯”浮雕、佛教造像简化纹样),让景观自带故事感。
二、文化活化:让历史资源“可感可参与”
1,文化场景具象化:在孔子望海像周边打造“论语文化墙”,选取与“观海”“求知”相关的语录(如“逝者如斯”),用书法石刻呈现;复原“孔子问官”场景,在山腰合适位置设小型雕塑群,搭配语音导览(扫码可听典故),让游客直观感受历史典故。
2,非遗与体验结合:依托龙洞庵,定期举办“糯米花雅集”(春季花期),邀请本地非遗传承人展示海州剪纸、面塑(主题围绕孔望山文化),游客可体验汉服游园、拓印摩崖造像纹样;在研学场所开设“石刻文化课堂”,让孩子动手制作简易石刻画,深化文化认知。
三、功能完善:兼顾“市民日常+游客体验”
1,市民休闲功能:在景区山脚区域增设“城市绿肺”休闲区,保留开阔场地供市民晨练、野餐,设置儿童游乐设施(如仿石滑梯、木质攀爬架),并配套便利店、直饮水站;优化夜间照明(用暖光射灯,避免强光破坏生态),延续夜爬活动,增设山腰休憩亭,方便市民傍晚散步观景。
2,游客服务升级:以“文化驿站”为定位改造游客中心,内部展示孔望山历史变迁老照片、摩崖造像拓片,提供景区手绘地图(标注文化景点、最佳拍照点);开通市区至景区的短途接驳车,联动海州古城等周边景点,推出“文化一日游”线路,提升可到达性。
四、品牌联动:强化“城市花园”辨识度
1,打造特色IP:以“孔子望海”“汉代石象”为原型设计卡通形象,用于景区导览牌、文创产品(如书签、明信片);结合连云港“山海港城”定位,推出“孔望山·城市绿心”宣传语,在市区公交站、公园入口设主题海报,强化市民对“城市花园”的认知。
2, 联动季节活动:春季以“赏花+文化”为主题(樱花、糯米花),秋季结合“登山+祈福”(呼应“山水祈福”活动),冬季推出“古刹赏雪”摄影活动,让景区四季有亮点,既成为市民日常休闲的“后花园”,也成为外地游客感受连云港文化的“生态窗口”。
通过这种“生态打底、文化点睛、功能适配”的方式,既能保留孔望山的历史厚重感,又能让其融入城市生活,真正成为兼具自然之美与人文温度的“连云港城市花园”。
更新时间:2025-08-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