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游客印尼溺亡!最后录像流出,细节被扒

文 | 小娱侃圈

编辑 | 芒果粉

众所周知,五一黄金周各个景点的游客爆满!

人们都想利用这假期时间感受一下不同城市的风土人情!

而在这期间,不少人在朋友圈里晒出了属于自己诗和远方的旅行照!

来源网络

有的是风景照,有的是秀恩爱,有的则是拍视频,每一帧都是自己生活中的美好时光!

可是还有一位中国姑娘,记录的视频则是自己生命最后一刻挣扎的瞬间。

网友们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不由的为她感到惋惜!

来源网络

事情经过

我们都知道卡卡班岛被誉为“东南亚潜水天堂”。

其原始海域以斑斓的珊瑚礁和丰富的海洋生物闻名。

但水下环境却暗藏杀机,当地海域暗流复杂多变。

深度超过30米后水压急剧上升。

普通人即使携带专业设备,也难以应对突发状况。

来源网络

据知情人爆料称5月3日这天,一名30岁的中国女游客张晓涵在印尼卡卡班岛体验潜水项目。

原本她想着自己可以拿着相机,美美的记录自己在海底的整个潜水过程!

可是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在潜水过程中,她身上携带的相机意外滑落。

教练打手势示意放弃,可是她却比划自己可以再试一试!

来源网络

就这样,她便选择自行下潜寻找自己的相机!

这一决定背后,或许是对旅行记录的执着,五一假期前,她曾在社交媒体分享攻略,称“要用镜头定格每一寸风景”

来源网络

但她没想到的是87米的深度远超休闲潜水的安全范围,暗流速度高达每秒1.5米。

相当于成年人全力奔跑的速度。

还没等她反应过来,就被水下强大的吸力给拽走了!

眼看张晓涵迟迟未上岸,印尼搜救机构迅速行动,但受限于深度和设备,首次打捞失败。

最终,潜水员耗时多次尝试,才在次日下午将遗体带回水面。

来源网络

更令人唏嘘的是,张晓涵的GoPro记录了她在水下挣扎的最后画面。

画面中,她试图对抗暗流,但因水压和低温逐渐力竭,最终消失在镜头边缘。

这场悲剧暴露了旅游安全的两大顽疾。

来源网络

一是游客对自然风险的轻视,二是部分景区对危险区域的警示不足。

卡卡班岛虽风景绝美,但当地媒体坦言,该海域每年至少有5起潜水事故,多因暗流和超深潜水引发

事件曝光后,舆论迅速分化,有人痛心疾首:一个相机而已,何必赌命?

确实,相机没了可以再买,可是自己的生命却只有一次呀!

网友看法

更多人则试图理解她的选择:或许她只是想为旅程画上句号。

还有网友心寒的表示:我们总以为冒险是自由的象征,却忘了大自然从不讲情面。

网友看法

类似的案件

事实上,类似争议并非首次,2024年底,深圳大梅沙海滨栈道曾发生一起“拍照夺命”事件。

一名28岁女游客为拍摄“悬崖大片”,翻越1.5米高的护栏,坠入冬季冰冷的海浪中。

来源网络

尽管现场设有“禁止攀爬”警示牌和巡查员,但她仍冒险跨过警戒线,最终被湍急的海流卷走。

救援队搜寻一天后找到遗体,而她的手机里还存着未发送的社交平台草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来源网络

两起事件惊人相似:受害者均为年轻女性,皆因追求“极致画面”涉险,最终丧生于自然之力。

更讽刺的是,大梅沙栈道的事发点已成网红打卡地,游客们排队翻越护栏,只为拍出“惊险同款”。

这种“以命换流量”的现象,也让人们看到了旅行不再是体验,而是表演。

网友看法

不过,也有网友觉得这样的不幸其实是可以避免的,就是因为监管部门的松懈。

就比如深圳大梅沙栈道虽设有警示牌,但护栏高度不足、巡查频率低,难以阻挡冒险者。

来源网络

印尼卡卡班岛则因开发程度低,缺乏专业救援设备和实时监控系统。

当“网红经济”催生更多野生景点时,安全防线却愈发脆弱。

网友看法

确实,网友们的提醒也不是并无道理。

据了解,这次中国女游客遗体发现的地点刚好是在该地区最受欢迎的一条潜水路线!

让人震惊的是在这起悲剧背后,一条灰色产业链浮出水面。

部分旅游地的潜水机构瞄准中国游客,推销高价“深潜拍摄套餐”,甚至以胁迫手段牟利。

来源网络

在印尼、泰国等地,一些无资质的“黑店”利用语言障碍和信息差,夸大拍摄效果,隐瞒风险。

就比如三亚曾曝出案例,一名女游客拒绝支付560元拍照费后,教练故意松动她的氧气面罩,导致其呛水,被迫妥协。

这些商家深谙游客心理,来都来了,不拍可惜。

来源网络

他们以“专业跟拍”“限量套餐”为噱头,却省略安全培训环节。

有网友透露称:有些教练连潜水证都是假的,只要会按快门就能上岗。

更恶劣的是,部分机构为降低成本,使用老旧设备,或让游客共用氧气瓶,进一步放大风险。

来源网络

尽管中国驻印尼使馆多次开展安全巡查,并发布“旅游锦囊”提醒游客选择正规机构,但跨国维权难度极大。

多数受害者因无法取证或担心耽误行程,选择沉默。

而这场生死博弈中,游客的侥幸心理与商家的利益驱动形成共谋,最终将生命置于赌桌之上。

来源网络

结语:

不管怎样,这起案件也让我们看到了旅游业的繁荣背后,安全防线则是愈发脆弱的。

无论是印尼未完全开发的海域,还是深圳栈道的警示牌,都暴露了“重流量、轻管理”的行业弊病。

而游客的侥幸心理,更让悲剧雪上加霜。

正如网友所言:遗憾比失去更安全。

追求自由与记录美好本无错,但若以生命为筹码,再惊艳的风景也成了黑白底色。

或许,我们该学会在按下快门前一秒自问:这瞬间,是否值得赌上余生?

大自然从不缺壮丽,但生命只有一次。

真正的不留遗憾,应是平安归来后,笑着翻看那些差点丢失的影像,庆幸自己及时放”的清醒。

你们觉得呢?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9

标签:旅游   印尼   中国   录像   细节   游客   来源   网络   网友   栈道   暗流   海域   警示牌   相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