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崇州街子古镇的华阳国志馆
经过数月的精心升级改造
于今天(9月28日)
正式以全新面貌向公众开放
此后,“新+旧”的展馆空间组合
将以溯源“天府文化”渊源与脉络的
《华阳国志》为文化内核
撬动“文化+”与研学游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正式对外开放的华阳国志新馆总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以“数字沉浸+文物活化”再现“地称天府”的千年画卷。
互动体验 开启跨越时空的对话之旅
崇州古称蜀州,拥有4300年的文明史、2300年的建城史。“蜀中之蜀”的厚重,不仅写在山川形胜里,更镌刻在一代代方志人的笔尖。自东晋蜀郡江原人(今崇州人)常璩著《华阳国志》开中国方志先河,崇州便与“存史、资政、育人”的使命紧密相连。
步入全新呈现的华阳国志馆,游客的第一感受不再是走入一个静态的陈列室,而是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之旅。
顺着《华阳国志》及常璩的“创作生平”循序渐进,璀璨的文明与历史的精彩次第呈现。各个区域的展陈运用了AI互动、场景复原、数字沙盘等现代科技手段,将《华阳国志》中记载的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北、陕西等地所关联历史、地理、人文,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而此次升级的核心,正是实现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与书为中心”的转变。通过沉浸式体验,让每一位游客都能直观地感受到巴蜀文化的源远流长,了解《华阳国志》这部典籍的非凡价值。
李后强 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博士生导师
新馆在展陈设计上,既尊重历史原貌,又融入现代展陈技术,让千年典籍“活”起来,让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方志文化的独特魅力。这种创新表达,正是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
创新表达 千年典籍“活”起来
作为中国最早以志为名、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方志著作,《华阳国志》记载了从远古至东晋穆帝永和三年(347年)西南地区及陕甘鄂部分区域的山川地理、物产资源、经济文化与民族关系。
馆内将《华阳国志》记载的古蜀山川、城址迁徙、民族交融等场景瞬间“折叠”到眼前,“浓缩”了巴、蜀、汉中原野的千年沧桑。
与此同时,《华阳国志》中丰富的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地理风物,为新馆的布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灵感。如:诸葛亮摇扇与司马相如写赋的“才子群像”、《蜀川盛概图》的画卷与先秦时期的成都平原“城市图”、古蜀五王故事传说与李冰治水的事迹......展馆通过艺术吊装、实物浓缩、文字注解、场景复刻等方式,进行了通俗直白又详细全面的解读、介绍。
此外,展馆特别打造的“方志阁”,收集有来自西南地区521个区(市)县(原华阳国范围内)共计3000余本地方志,进一步体现了《华阳国志》的深远影响与代表意义。
潘殊闲 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主任
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今天,华阳国志馆是巴蜀之人甚至国人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非常重要的一个基地。新馆和老馆相比,内容和形式都有大大的提升,所以我觉得这是意义非凡的,注定会成为一个文旅新地标。
当天,前来参观华阳国志馆的崇州街子学校学生纷纷表示收获满满。
崇州市街子学校 学生 杨熙蒂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修复过的文物。AI互动让我感觉非常震撼,让我能和常璩跨时空对话。
崇州市街子学校 学生 吴锦宸
今天最让我感兴趣的是这里的沉浸式体验,我看到了数字科技和AI,通过这些新技术让我获得了与文物深度对话的沉浸式体验。
近年来,崇州深耕地方文化IP,将深厚历史文脉转化为产业发展动能。此次华阳国志馆的升级,就是崇州推动以街子古镇群康养旅游度假区在品美食、逛老街、看民俗、住民宿、听音乐等的体验之外,拥有了一个可驻足、可品读、可共鸣的文化空间。
为了匹配华阳国志馆的文化调性,崇州将打造华阳国志主题街区,创新“一部方志+一条演艺街+N个场景集群”体验模式,推动文化体验和街区消费无缝衔接。
文旅新地标 增挂两个牌子
开馆仪式上,成都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成都博物馆分别向华阳国志新馆授予“成都方志馆华阳国志分馆”“成都博物馆崇州研学基地”牌子。
今年92岁高龄的地方志专家张伯龄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了开馆仪式。张伯龄曾是《崇州县志》主编,获得过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一等奖,是当代中国著名的地方志学者和地方志专家,而“常璩精神”也正是他精耕志书工作的指引。
张伯龄 当代中国著名地方志学者、专家
今天是值得所有地方志工作者骄傲的一天,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华阳国志》,了解地方志中的文化名片。
四川省地志办主任陈建春、成都市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潘裕萍、成都市地志办主任马海军及成都市政协、市委宣传部、文广旅局、成都传媒产业集团相关负责同志出席,我市领导饶程、王峰、吴昊天、兰天雪、马灵等参加。
更新时间:2025-09-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