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平
几名男女游客疑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拍视频“放肆地挥撒纸片”,有网友担心“这会不会破坏环境” ?
据红星新闻报道,有网友发视频显示,在呼伦贝尔大草原,几名男女手里攥着纸片,站成一排,纸片随风飘舞,前面有人用手机进行现场拍摄。身后地上还堆了一些袋装物,现场满地的纸片,被风刮得七零八落。这位发视频的网友解释称,现场抛撒的是可降解的糯米纸。还有网友发图,显示在满洲里满达路15km处,现场满地纸片。目前当地林草局已介入调查处理。
尽管视频发布者辩解称所抛撒的是“可降解糯米纸”,但这不是在草原上任性撒欢的理由。糯米纸与其他类纸本质上没有区别。其他纸张一般也是可以降解的,只是二者降解的时间可能存在差异。
既然都是可降解之物,为何在草原上乱丢其他纸片被视作不文明行为,抛撒糯米纸就不算丢垃圾、就算文明了?因此,问题的核心不在于糯米纸能否降解,而在于向原生态草原抛撒杂物都不恰当。这种行为本质上同丢弃其他垃圾没什么不同,都是对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
广袤的呼伦贝尔草原是维系我国北方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其脆弱的生态系统经不起任何形式的破坏与折腾。将“可降解”作为肆意妄为的借口,暴露出一些人对科学常识的缺乏和对环境伦理的选择性忽视。
在草原上抛纸片撒欢,暴露出部分游客文明意识的匮乏,以及对“网红打卡”行为的畸形追求。那些游客抛撒纸片的行为,也许能换来个体一时的快意,但落下的却是对社会公共文明的底线的挑战。这种在草原上肆意抛撒纸片的行为,与近年来景区刻字、踩踏丹霞地貌等不文明行为如出一辙,都是将个人娱乐凌驾于社会公德和自然法则之上。呼伦贝尔草原是当地牧民的家园,是所有人共同珍视的自然遗产,绝非某些人追求流量的私人摄影棚。
值得肯定的是,当地林草部门已迅速介入调查。调查处理不仅是为了追究个别行为人的责任,更是为了以儆效尤,向社会传递明确的信号:任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行为,无论披着多么华丽的外衣,都将受到约束和惩戒。
守护草原的绿色,需要的不仅是法律法规的刚性约束,更是每一位到访者发自内心的尊重与克制。我们期待调查处置能有明确的结果,更希望此事能成为生动的公共环境教育课:当你踏上这片神圣的土地时,请只留下脚印和赞叹,除了回忆,什么都别带走,除了美好,什么都别留下。别让那随风飞舞的纸片,成为玷污草原的伤疤。
更新时间:2025-10-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