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的秋,自带一身独有的 “文气”。
它流淌在白鹿洞书院的溪涧里,萦绕在鹅湖书院的讲堂中,飘荡在白鹭洲的江风里,静默在豫章书院的廊柱间,守护着绵延不绝的读书声。
在这片被山水灵韵滋养的土地上,书院如星辰散落,有井水处便有弦歌,有人居处便有书香,终成 “江西书院甲天下” 的文化盛景。
书院,是江西文脉最深情的注脚,每一座都藏着独属于秋日的故事。
白鹿洞书院

图源:小红书@June
被誉为 “天下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藏在庐山的怀抱里,依山傍水,泉石清幽。
没有市井的车马喧,只有风声穿过竹林的轻吟,与偶尔传来的鸟鸣相映成趣。


图源:小红书@June
“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书院门楣上的楹联,在秋日清明的天光下更显庄严。

天空是澄澈的冷白,像一幅未染墨的宣纸,衬得院中千年古柏愈发苍劲。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在青石板上洒下斑驳的光影,踩上去仿佛能听见与先贤对话的回声,秋意便在这静穆中慢慢浸润心底。
鹅湖书院

秋意从不是轰轰烈烈的登场,而是藏在不经意的转角。
或许是长廊尽头那株悄然泛黄的枫树,或许是石阶旁一簇带着晨露的野菊,或许是风吹过庭院时,裹挟着的那缕淡淡的桂香。

图源:小红书@木头上开花
书院静默,历尽沧桑而古貌依然。屋与屋之间,飞廊回环,曲折有情;庭与庭之内,天井错落,收揽四时流光。

图源:小红书@木头上开花
在这里,秋与文脉相融,安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与历史的回响。
白鹭洲书院

这是一座“流动”着秋意的书院。
江风、秋水、长天、黄叶,共同谱写了一曲磅礴而又孤高的秋日绝句。
赣水汤汤,白鹭翩跹。当秋风掠过赣江的水波,白鹭洲书院的秋天,正带着独有的诗意与绚烂,向人们展示着它的魅力。

岸边的栾树绚烂如火,与书院的飞檐翘角相映成趣,仿佛是大自然与人类文明的一次完美对话。

图源:小红书@张若恬曦
站在江边远眺,既能赏秋日色彩,又能感受“江南四大书院”的书香底蕴,仿佛能听到历史的脚步声在耳边回响。
豫章书院

一道钢架浮桥如飘逸的丝带,轻轻连接着湖岸与湖心岛,将游人的脚步引向那座碧瓦丹柱、斗拱重檐的建筑——豫章书院。
始建于南宋的它,曾在岁月更迭中历经变迁,后又在时光中渐渐隐去。虽然昔日风貌已随岁月变迁,但那份传承文明的初心始终如一。

图源:南昌地铁鹭鹭行
如今重建后的书院,正沐浴在秋日的暖阳里,桂花满枝,香气氤氲。在这里,秋是桂香,是回忆,是文脉的生生不息。
象山书院

在鹰潭贵溪的应天山深处,藏匿着心学的原点——象山书院。这里是南宋大儒陆九渊开坛讲学之地,一砖一瓦都浸染着“宇宙即吾心”的哲思。

书院静卧于群山之怀,青瓦叠翠,灰墙沐雾,其明清风骨与四时山水共生共息。

山风过处,林涛与泉吟合奏,这里“陵高而谷邃,林茂而泉清”,仿佛天地特意为求学问道者营造的一方净土。
信江书院

来信江书院,总要捡起一片属于秋天的落叶。书院的檐下,风铃轻叩,像是时光的低语,庭前的叶影渐渐变深,诉说着秋日的故事。
院内的银杏树早已披上 “黄金甲”,阳光一照,满树金光,落叶随风飘向钟灵台,铺就一地金黄,与书院的红墙相映成趣。

踩在落叶上,“沙沙” 的声响伴着远处隐约的书声,让人恍惚间穿越了时空。在这里,秋是银杏的金黄,是红墙的温暖,是藏在每一片落叶里的文脉传承。

这份江西书院的秋色地图,现已为您加载完毕。

它不只是色彩的盛宴,更是一场与历史、与先贤、与内心宁静的对话。
这个秋天,不妨暂别俗务,选一个阳光正好的午后,走进其中任一扇门,去聆听那穿越了千年的风雅颂。

编辑:翁淑雯
审校:罗永顺

更新时间:2025-11-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