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80多个国家的法定节日,除中国外,欧洲多国如法国、德国、西班牙等,放假1天(5月1日),泰国、南非、埃及、英国、秘鲁、巴西、印度也有放假安排。
2025年五一假期,中国入境旅游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据文旅部最新数据,五一期间入境游客量同比激增173%,收入将突破1000亿美元,有望恢复至2019年水平。与中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旅游业因关税政策与入境壁垒陷入寒冬,2025年赴美游客量同比下降9.4%,这一现象不仅折射出中国文旅产业的强劲复苏,更凸显了全球地缘政治与贸易摩擦背景下,旅游经济“东升西降”的格局重构。
央视报道
中国对法国、德国、意大利等12国单方面免签政策延长至2025年底,叠加与东南亚国家互免签证,形成“免签矩阵”。五一期间,免签国游客占比超70%,欧洲市场贡献份额达40%。其中,法、德、意三国机票预订量同比分别增长150%、110%和近200%,西班牙、荷兰等新增免签国游客量增长180%。
外国人到中国旅游越来越方便,外卡POS机全覆盖、支付宝/微信支持38种货币结算,外籍游客支付满意度达92%。智慧景区多语言AR导览、地铁多语种界面等优化了出行体验。
此外通过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等政策,中国将入境游与消费升级深度绑定。海南离岛免税销售额同比增长45%,客单价达1.2万元。
外国人从众
西安的“盛唐文化沉浸游”、云南的“生物多样性科考之旅”等特色产品吸引国际游客。长三角的邮轮免签政策带动港口入境游客量增长220%。
大唐不夜城
西部省份通过政策激励成为新枢纽,广西推出最高20万元旅行社奖励,新疆启动“天山国际旅游走廊”计划。昆明依托中老铁路跨境游线路,入境游客量增长170%,乌鲁木齐、合肥等二线城市增速超一线3倍。
相比之下,关税战阴影下的美国旅游业面临客源流失与成本飙升的问题。2025年赴美游客量同比下降9.4%,加拿大、欧洲等传统客源流失严重。牛津经济研究院预测,美国旅游业全年损失或达640亿美元,酒店、航空等行业连锁受挫。
56%加拿大人明确表示“不会赴美旅游”,加拿大陆路入境人数骤降23%,航班预订量减少75.7%。西欧赴美游客下降17.2%,法国、丹麦等国民众因政治摩擦转向亚洲或本土旅游。
同时,由于美国对华加征125%关税推高了文旅装备进口成本,景区缆车、酒店床品等价格上涨18%-20%。燃油成本增加15%,航空公司被迫削减跨大西洋航线运力12%。
旅游经济的变化是全球化变局的缩影,五一假期入境游的“中国热度”与美国的“关税寒流”,折射出后疫情时代全球旅游经济的分化趋势。中国通过政策创新与技术赋能,正从“流量争夺”转向“价值深耕”;而美国在贸易保护主义下的旅游业萎缩,或需数年才能修复声誉与客源。未来,智慧化、区域化与绿色转型,将是全球旅游业突围的关键。
更新时间:2025-04-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