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幼时对家中或者偶然拾得古钱币的痴迷,到成年后对荒郊野外不时出现的陶瓷瓦片充满各种好奇。生活在一个历史基本上没断层的土地上的人们,天生就会对历史文化文物有一种敏感。你我皆不例外。
《宝应县志》的一两段描述,平时浏览到的一两条新闻,加上自己亲身的一些经历,片片断断零零碎碎的构成了我对宝应,这片我生长的地方的一点了解。上周去过盱眙大云山之后,我突然有种强烈的愿望想把这些片段零碎在我的脑子里组织成一个完整一点的脉络。如果说再去通读《县志》,找资料的话,凭目前上班间隙这可怜的时间太不现实了。直接去宝应博物馆!那不就是一个现成的县史馆吗!
宝应文化层效果图
驱车来到安宜东路的宝应博物馆,招牌不是特别显眼,门卫室门卫也不在,不过门口的牌牌已经把该说的都说了,开馆闭馆时间,不收费云云。大门敞开,放心步入。
一楼就是按照宝应历史发展脉络布置的展厅。正对着大门的厅是一个整体发展介绍。从右手边开始,南面的墙上悬挂着道光宝应县志的东南西北四境图。由图上我们大致能看到当时宝应的地理情况。湖荡密布,县城就坐落在运河之滨,漕运兴盛之时,确实是南北必经之地。湖西当时还是黎城镇,也就是现在的金湖。
宝应四境图
目光左转,即会见到被誉为“中国第一牙”的古菱尺象牙化石。化石出土于夏集镇南水北调施工现场,长达四百二十厘米,难以想象它的主人是个何其庞大的巨物,也证实一万多年前这片土地上是多么的富饶。这个象牙我仔细看了,是真品不是糊弄人的。再向左手边去,则是宝应的古迹分部,以及宝应历史名人。进门左手边顺时针则是宝应建置纪要,秦置东阳郡,城在盱眙大云山脚下,汉代这片区域则有平安,射阳,东阳三县,魏晋南北朝则增加了石鳖县,即县志云“魏于云山以东筑石鳖城,开白水塘,以屯田为制吴之策”,隋初天下一统分东阳以西于盱眙,以东为安宜,唐为安宜县,治所移至运河东白田,白田为当时这片区域的一块高低,商贾云集,人口越聚越多,遂变繁华。李太白有诗《白田马上闻莺》《赠徐安宜》诗二首,侧面说明当时宝应是南北交通必经之地,李白前往汪伦家,也是必经这里的。宝应元年,真如尼姑向皇上进献八宝,恰逢安史之乱初定,皇帝以为大吉,改元宝应,赐县名宝应沿用至今。
四米长的象牙,大象得有多大啊
大门右侧进去则是先秦至隋唐的文物展厅。我之前一直纳闷,都说里下河一片水乡泽国,为何有如此众多的新石器遗址。至此展厅,终于得到答案。远古时期,这里曾是一片汪洋,第四纪以来逐渐形成陆地,数万年前气候温润森林茂密,养育了诸如菱齿象,麋鹿这些大型的食草哺乳动物,也难怪这个区域有石油了。7000年前海平面上升,5000年前再次露出水面,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就这么逐岸而居,生存繁衍。先秦遗址的代表有射阳湖潘舍新石器文化遗址,夏集双琚商周文化遗址。汉代则有九里一千墩汉墓群,出土文物颇丰,“射阳”也是两汉期间,江淮地区的一个重要中心,陈琳之辈大家也是耳熟能详了。馆藏的青铜矛头与青铜剑,历经数千年,依旧锋口寒光闪烁,行走在这些展品之间,就如同在与千年前的古人对话,非常有穿越时空的感觉。这个展馆我非常感兴趣的就是汉代那些陶俑,六畜俑,人物俑,模型猪圈水瓢,这些文物没有随他们的主人一同腐烂,而是如今安静的停留在博物馆内,向我们描绘着两千多年前的田园生活画卷。现代人都流行玩手办,这些俑又何尝不是古人的手办呢,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人类文化的传承呢?
青铜剑依旧寒光夺目
陶俑就是古代手办啊
进入唐宋元明清时期,则更像是瓷器展了,时代越久远器物造型越古朴,越往后越华丽,但古朴不代表工艺低劣不精致,华丽也可能只是色彩夺目不代表精致。只是我特别纳闷,展出的那几件唐代的器具之间的差别也实在是太大,而且与大唐的盛世之名不太相符,难道只是继承了唐朝的豪放不拘小节?那就不得而知了。大门左手边的展厅是宋朝向后的文物,城砖,银锭,铜镜,但依旧以瓷器居多,瓷器工艺发展也越来越成熟,工艺也越来越现代。反正我对汉代后的历史都不怎么上心,逛一逛就算。
这几件唐代器皿真的是粗糙啊
这几件稍微好点
太糙咯,完全看不出是唐代
二楼则是三个不同的主题展厅,右手边是宝应运河历史展厅,这也是符合扬州这边主推的大运河文化的一个精神,可以在这里了解一下宝应的运河文化,从春秋吴国开始这里就有新修水利的历史,邗沟,黄埔溪,永和沟,山阳渎,京杭大运河,宋泾河,这是一个因水而生,因水运而繁华的城市,也是一个从诞生开始就一直与水利息息相关的地方。
马可波罗也来过啊
二楼中间的展厅应该是个对外展厅,介绍的是山西平定紫砂的发展故事。左手边的展厅是宝应境内北宋墓葬群出土的文物展。文物十分精美,包括大量造型各异的铜镜,砚台以及瓷器等。铜镜多以花朵形状圆形为主,偶尔也有方形的,厚度极薄,透过锈迹依旧能看出一点本色。带钮的铜镜应该是可以悬挂的,有些带手柄的在本质上和现在一些带柄的镜子是一个意思了。千年以前,这些铜镜还是闪闪夺目熠熠生辉,不知多少俊男靓女对着铜镜梳妆打扮,可以这些镜子是反扣在展台上的,如果镜面朝外,我虽然知道可能已经铜绿斑驳,但是否还有那么一点传奇能透过它们穿越时空窥探到一点古人的面容呢?
各式各样的铜镜
两宋不愧是瓷器贸易大发展的时候,瓷器种类多也更精美,各种用途的器皿,各种雅致的颜色,非常符合宋代给人的印象,都透露出一股文气,简单清爽却又大气,就像中国水墨画,中国古典哲学,在精神上已经超脱了,上升到了另一种层次!但瓷器看多了也审美疲劳,目光瞥过一只青绿色波纹的盏,本来目光已经移开了,突然又鬼使神差转了过来,定睛一看,耀州窑青釉水波鱼纹瓷盏。鱼纹?有吗?仔细一看,果然在层层水波之中,四条小鱼跃然其上,而且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鱼头鱼眼鱼鳍鱼尾一应俱全,太巧妙了!我不禁感叹,这是今天我见到过的除象牙外最好的展品!古菱尺象牙化石是天成,这只水波鱼纹盏就是人工。果然很多展品都需要细细鉴赏的。
四条鱼惟妙惟肖
莲花碗,境界上来了
确实精致
至此,这次探访宝应博物馆就结束了。我一直认为,每个中国人,要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中华文化继承者的责任。你的过去将来都与这片土地息息相关,爱中国,你就要先爱乡土,热爱乡土文化,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从小到大循序渐进的。当我数次在祖国的大江南北穿梭时,我偶尔也会思考,我对我们村我们镇我们县我们市我们省又了解多少呢?现在都流行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走马观花式的打卡和深入了解一个地区的人文历史到底哪种旅行方式更有意义呢?可能都是有意义的吧,对不同人而言。
更新时间:2025-04-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