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陈荞 王雪意 摄影报道
4月14日,省政府新闻办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若尔盖专场,若尔盖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更仁磋就该县独特的旅游资源答记者问。
发布会现场
若尔盖是集三大国家公园于一身的“黄河美园”,是若尔盖县独有的IP。在发布会现场,更仁磋通过一个黑颈鹤模型、一瓶来自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黄河水和一袋来自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北上饼干”推介若尔盖独特的旅游资源。若尔盖被誉为“黑颈鹤之乡”,黑颈鹤是若尔盖的县鸟。近年来,若尔盖以“湿地文化”为韵,发展低碳旅游,投入资金近3亿元,培育生态旅游线路,举办天边小路越野赛、河曲马赛马等品牌赛事,吸引国内外游客年均增长15%,花湖4A级生态旅游景区收入逐年递增,绿水青山正成为若尔盖人民的幸福“不动产”。更仁磋介绍,在热尔大草原,可以与黑颈鹤零距离对话,可以去河它温泉、降扎温泉解乏养身,去纳木大峡谷、扎萨格雄鹰谷一赏奇观,给您远离城市喧嚣、踏入人间仙境的超凡体验。”
若尔盖是黄河流经四川最长的地段,是“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若尔盖以“黄河文化”为魂,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成功打造“黄河文化旅游节”、黄河交响音乐会等系列活动,带动全县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0%。若尔盖投入近5亿元,正在建设黄河文化博物馆和“景镇一体化”项目,持续提升黄河九曲第一湾4A级景区品质。更仁磋介绍,“在黄河九曲第一湾,您可以与电影《哪吒2》中的土拨鼠原型来一场浪漫的邂逅;在黑帐篷惬意赏落日品美食,沉浸式体验独特的游牧生活;与河曲骏马奔驰草原,感受母亲河的唯美优雅。”
若尔盖是红军三大主力军、九位开国元勋走过的红色草地,有巴西会议会址、周恩来旧居等28处革命遗址遗迹。近年来,若尔盖以“长征文化”为脉,投资1.24亿元建成“重走长征路”等沉浸式体验项目,推出“卓绝之旅”“曙光之旅”两条国家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吃红军餐、住藏寨民宿,聆听“七根火柴”“金色鱼钩”等感人革命故事,已成为青少年研学和党性教育的鲜活教材。
更仁磋表示,“下一步,我们将依托若尔盖三大国家公园建设和日趋完善的立体交通体系,‘让世界看见若尔盖、来到若尔盖、爱上若尔盖’不再是一句口号。接下来的100多天,若尔盖将迎来最美的季节,我们将陆续举办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诚邀大家到‘黄河美园·若诗若画’的若尔盖。”
就网友关心的若尔盖旅游硬件设施建设和服务管理提升情况,更仁磋也在发布会上进行了回复。更仁磋表示,“若尔盖县作为天府旅游特色县,近年来我们不断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致力于为游客提供更加安全、舒适、丰富的旅行体验。”若尔盖内有7个国家A级景区,其中4A级景区2个,分别是花湖生态旅游景区、黄河九曲第一湾旅游景区,这两个景区是游客到若尔盖必去的打卡点。除了这些A级景区以外,若尔盖还有热尔大草原,是全国第二大草原,扎萨格大峡谷,这个地方很适合探险、徒步。
以若尔盖县城为中心,周边两小时车程范围内有三个旅游专线机场(夏河机场、红原机场、九黄机场),国道213线、248线、345线以及随着川青铁路的开通,到若尔盖旅游更加便捷,草原天路也实现了无障碍高速化流通。同时,县域内有13个旅游综合服务区,提供自驾游营地、充电桩。更仁磋介绍,“游客朋友到若尔盖以后可以品尝当地藏族的传统美食,酥油茶、手抓羊肉、藏式火锅、草原特色烧烤等等,可以体验独特的饮食文化;傍晚还可以围着篝火烤羊肉、跳锅庄、看藏戏;我们全县有超300家酒店和民宿,让游客在若尔盖住的舒心、吃得开心、玩的开心。”
更仁磋还推荐了若尔盖三条旅游路线:
第一条线路是从成都坐动车进入若尔盖:川青铁路(松潘黄胜关站)至若尔盖大概125公里,已实现无缝衔接,站口有接驳车可直达若尔盖,大概车程是2小时。
第二条线路是从兰州至若尔盖:兰州途经甘南的桑科大草原,然后到若尔盖郎木寺、花湖生态旅游景区、扎萨格大峡谷、热尔大草原、若尔盖县城,大概车程是6小时。
第三条线路是从成都开车到若尔盖:成都经理县、红原,到若尔盖黄河九曲第一湾景区、花湖生态旅游区,然后到梅花鹿生态园、若尔盖县城,大概车程7小时。
编辑:张妍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报料渠道:私信“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或拨打互动热线“028-85153399”报料。
本文来自【四川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更新时间:2025-04-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